第十一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1)(第6/6页)
十三岁的嬴政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秦王,虽然他年龄很小,但事业心却很强在日常事务中他发现被他称为“仲父”的吕先生,在秦国好像说话比自己这个秦王还管用,尤其是他出版了一部叫作《吕氏春秋》的非法出版物后,人们看到他时时常带着崇拜的目光,这让嬴政很不舒服。
大有大的难处,秦国当时就面临着这个难题,随着军事实力的强大,抢到的土地越来越多,怎么去管理这些通过抢夺得到的土地和人口,这是一个摆在秦国管理层的新课题,仅仅靠武力的征服实在是简单粗暴了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元前247年,晋阳发生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秦庄襄王时,秦国强行使用武力占领了赵国的晋阳,晋阳是军事要地,常年的战争让当地的老百姓对秦国非常反感。他们趁着嬴政刚继位,在公元前247年毅然宣布独立。虽然大为恼火的秦国在公元前246年派蒙骜顺利平定了这场非法独立闹剧,但晋阳事件暴露出的政治问题引起了秦国的深思。
怎么对占领区域实现有效率的统治,这是从古至今每一个侵略者都面临的难题。武力镇压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想真正解决问题,还要从政策上入手。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吕不韦通过调研,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对流民和战俘的整合以及在占领区推行秦化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战国时期战争是社会的主流,长此以往,战争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显现,战俘和流离失所的农民困扰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秦国在战胜之后,就把流民和战俘就地安排,本意是让这些人回家后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繁荣国家经济,但事与愿违,这些人由于心理的原因,屡屡聚众闹事,扰乱秦国安定的大好局面。
为了解决战后的流民和战俘问题,吕不韦想出了一个很无耻的办法。他让秦军把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赶回敌国去,成功把这些经济负担和威胁转嫁到敌国身上,又把青壮年征入部队,去执行那些死亡率比较大的作战任务。这样既为敌国制造了麻烦,又为秦军在战争中减少了伤亡,有力促进了秦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