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八章 前进与后退(第4/5页)

可万历却没有动李如梅。

一来是李如松刚死不久;二来万历本人还是挺欣赏李如梅的,反而一度考虑过把他扶为御倭总兵官。这个举措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们觉得李如梅在朝鲜抢功劫掠,不收拾他就算好了,怎么能还升职呢?

群臣都没料到,这是万历一招拆屋开窗的妙手。我说开窗,你们一定反对;但我说要拆屋子,你们就会说只开个窗户就算啦。在大臣们上书反对李如梅担任御倭总兵官之后,万历大笔一挥:“好,听你们的,李如梅在朝鲜表现不佳,还是回辽东接替他哥哥当辽东总兵吧。”

不只是辽东总兵,万历还给他加了一副担子,担任备倭总兵官。备倭就是防备倭寇,辽东防备倭寇的方向,只有朝鲜一处,所以实际上他的职责,是管理援朝明军在辽东境内的后勤补给。这等于是肩负起了辽东战区、朝鲜后勤区两大重任。

李如松九泉之下,看到万历这么够意思,也可以瞑目了。

第二件事,是李宁之死。

李宁也是辽东军的一名悍将,早年在辽东名声不太好,曾经屠杀平民冒领军功,被御史弹劾过好几次,但他倚靠的是李家这棵大树,都有惊无险地渡过去了。

李如松入朝的時候,李宁作为主力之一也随军而行,历经平壤、碧蹄馆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第二次援朝的时候,他也跟祖承训等人一齐再度被征召入朝。蔚山之战后,他被分配到了居昌附近,协助解生防御,在双方实际控制线附近活动,算是一线作战。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解生在居昌击溃了日军一股小部队,救出大批朝鲜百姓,把明军的控制线推进到居昌以南。这意味着明军从此可以一路南下进攻晋州,把日军的沿海防线一分为二。

驻守晋州的岛津连忙派遣一支部队北上,封堵住明军沿中路进攻的大门。杨镐接到军情以后,立刻命令李宁率兵两千前往阻截,力求把敌人拦在居昌附近的险峻山岭中。

李宁与日军在居昌、咸阳附近的沙斤驿发生了遭遇。他对倭寇毫无惧色,二话不说,带着人杀过去,与日军拼了个势均力敌。日军面对辽东铁骑,抵挡不住,纷纷败走。这时候,李宁的“李如松综合症”爆发了,他没有等全军集结,只带着身边的几十个家丁就杀了过去。

日军一看李宁轻军深入,便在山后摆了一个口袋阵。等到李宁入围之后,四面伏兵大起。李宁这几个人带的太少了,即便是辽东军战斗力惊人,也无法弥平巨大的数量差距。李宁奋战不敌,被乱枪打死——和他的老长官李如松一先一后,同月身亡。他战死以后,他的亲兵把总李乐带着六百多人继续,最后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脱离了战斗,被赶到的朝鲜军郑起龙救了下来。

李宁是整个援朝战争中明方阵亡的最高军官之一,副总兵。李宁战死之后,杨镐立刻下令让其他将领都安心防守,切不可轻易出击。

其实杨镐的担心是多余的,日军除了在居昌搞了一次大活动以外,然后在彦阳、锦山、古今岛、顺天、龙谭等地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以外,其他时间都表现得异常乖顺。

日本人不仅不愿意往北打,而且已经不愿意再打了。早在二月份蔚山之战刚结束的时候,加藤清正派了一个日本使者和一个朝鲜俘虏,前往汉城要跟杨镐继续和谈,结果走到竹山就被吴惟忠逮住了。杨镐连见一面的兴趣都没有没,让吴惟忠自己处理。到了四月份,在顺天的小西行长又派了那位金牌小间谍要时罗,前往南原找李芳春,希望和谈。李芳春这次一点没客气,直接把这位爷逮起来了,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他们为什么这么急着和谈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件事,秀吉之死。

秀吉在这一年,病情愈发严重。这位六十二岁的老人罹患重病,早已经是形销骨立,弱不禁风,连走路都需要搀扶,只能龟缩在伏见城里,只是在三月份去醍醐寺赏了一次樱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日本霸主绝对撑不过今年了。

庆长之役是秀吉凭借一己之力强势推动,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打的十分不情愿。现在秀吉已经病入膏肓,日军退出朝鲜已经是必然之势。现在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退,怎么退而已。征朝诸将在心里都开始打起了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