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8/9页)

刘稹本身就是一个叛将,他对于部下的所思所想十分敏感,因此对王钊想要谋反之说信以为真,为了将祸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刘稹急招王钊回到潞州。王钊唯恐刘稹于己不利,便以初到洺州,寸功未建为名,请求留任数月后再回潞州。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面对王钊的请求,刘稹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得无奈应允。

高文端投降朝廷后,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朝廷,他断言王钊已经被刘稹猜疑,以刘稹的性格绝不会再重用王钊,而王钊也绝不会再真心为刘稹卖命。只是因为王钊和部下的家属都在潞州刘稹的掌控中,王钊是不可能公开投降朝廷的。高文端建议朝廷应该争取王钊,可以派使者秘密宣谕王钊,让他在合适的时机返兵突袭潞州,擒获刘稹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授予王钊节度使职位,这样想要攻取山东三州之地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皇帝李瀍采纳了高文端的建议,下诏让距离洺州最近的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秘密招降王钊,劝他弃暗投明为朝廷平叛效力。但是王钊面对朝廷的招降,内心斗争十分激烈,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让王钊决定归降朝廷的,居然源于邢州方面的变故。

当时刘稹的牙将王协,为了增加军队开支而想出了敛财搜刮的新招数,那就是向商人收税以增加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商税”,每州派一名将领主管此事。王协此举名为商税,实际上是变向对辖区内的百姓增加赋税,不仅逐户登记家财,就连日常的使用器具也不放过,全部折估为绢,以十分之二的比例收税。而且办事的官吏在估算民用家财时,无不弄虚作假拔高价格,百姓穷尽家产也无法完成交税任务,搞得境内民怨沸腾,怨气冲天。

王协以昭义军中首推邢州富商最多为借口,将邢州作为此次征税的重点,派部将刘溪前往邢州主持收税事宜。刘溪素以残暴贪婪、心狠手辣而臭名昭著,邢州方面的守将是刘稹的舅舅裴问,面对刘溪的到来,裴问顾全大局,顶着巨大压力支持刘溪执行商税政策。但刘溪对裴问十分不尊重,言语之中多有不逊,最终将裴问激怒。

裴问大怒之下,遂与部众密谋袭杀刘溪然后归顺朝廷,同时将自己的想法通告了邢州刺史崔暇。崔暇当即表示响应,于是,裴问关闭邢州城门,将刘溪等人杀死,事后向成德节度使王元逵投降。

邢州转瞬之间归顺朝廷,这对身在洺州的王钊是极大的震动。恰在此时,王协派来主持商税的军将已经进入洺州境内,王钊担心洺州会重演邢州的变故,于是下令紧闭城门,拒绝王协派来主持商税的军将进城,同时向何弘敬归降。

邢、洺二州的归降,让磁州守将、刺史安玉顿时感觉陷入孤立境地,在自知大势已去,顽固抵抗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安玉也投降了何弘敬,最终朝廷攻取山东三州之地的计划,以三州叛将先后投降而实现。

山东三州陆续投降的消息传到潞州后,在刘稹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刘稹由于年纪尚轻,最先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而他平常最为信任的王协和郭谊等人并没有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想着如何保护刘稹的安全,而是看到前景不妙后,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

在他们看来,能够彻底保全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刘稹交出去,这样或许可以减轻罪过,得到朝廷的赦免。

于是,王协和郭谊等人一方面派使者向忠武军节度使王宰请降;另一方面开始谋划杀死刘稹。王协等人明白虽然刘稹年纪尚轻,但杀死他并不容易,原因在于刘稹的护卫也是其同族兄弟,时任中军兼押牙将的刘匡周是个“猛张飞”式的人物,人称十三郎,统率亲兵,时刻不离刘稹左右进行护卫。

如果要想成功实施杀死刘稹的计划,就必须首先除掉刘匡周。这是王协和郭谊等人达成的一致意见。于是郭谊利用面见刘稹的机会,称只要刘匡周在刘稹身边,诸将全都不敢言事,担心因为言语不慎而被刘匡周杀掉,长此以往,恐怕会导致人心离散,建议刘稹今后议事时,可以不让刘匡周在旁边。

由于郭谊是刘稹十分信任的人,所以刘稹对其所言深信不疑,他让刘匡周称病在家。可是刘匡周怀疑郭谊等人有阴谋,他情绪激动地告诉刘稹,说因为自己在他身边,所以众将不敢有异心,如果自己不在了,刘家必遭灭门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