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7/9页)

李德裕的话再一次让皇帝李瀍增添了信心,为了让李德裕没有后顾之忧地指挥本次作战,李瀍愤然说道:“朕在朝堂上说话,如果敢有懈怠军威的话语,朕先斩了他。”

随着李瀍的一声令下,讨伐泽潞镇的大政方针就此定下。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皇帝李瀍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决意出兵讨伐刘稹。按照李德裕事先定下的方针策略,为了防止刘稹东连河朔三镇中的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和魏博节度使何弘敬,进而减轻进军的阻力,李德裕特意派御史中丞李回作为使臣,前往成德、魏博宣谕皇帝李瀍的旨意。并且也让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尽快击退回鹘,与身在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沔协同作战,以方便成德、魏博二镇防守攻取臣服刘稹的山东邢、洺、磁三州。

与此同时,李德裕调兵遣将,将刘稹盘踞的泽潞地区团团包围,命令原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移驻河阳;河东节度使刘沔驻守昂车关;魏博节度使何弘敬驻守肥乡;成德节度使王逵元进兵临洺、向城等地;河中节度使陈夷行屯驻冀城。

从李德裕的整体部署来看,主要是从东、西两路夹攻泽潞镇,鉴于大战在即,李德裕为了加快进军速度,向皇帝李瀍建议,让诸军放弃进攻各县而直取州府,命令王元逵攻取邢州、何弘敬攻取洺州;王茂元攻取泽州;刘沔攻取潞州;石雄攻取泽州。

不久后,诸路大军集结完毕,开始按照李德裕的部署进兵,在诸军中,成德节度使王元逵最先深入昭义军的邢州境内,并在尧山打败刘稹派来的增援部队。可是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却始终按兵不动,和王元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此王元逵十分不满,屡次向朝廷密奏揭发何弘敬首鼠两端。

作为主攻西线一路的何弘敬,在李德裕的战略部署中对平叛能否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在何弘敬按兵不动,等于李德裕打出去的两个拳头只剩下一个。针对这种情况,李德裕决定对何弘敬采取攻心伐谋之术,迫使其尽快出战。他告诉何弘敬,称河阳、河东各地山路崎岖,不便大军行动,朝廷决定派忠武军节度使王宰带领大军取道魏博境内,从相州、魏州方向进入磁州作战。

李德裕此举等于是向何弘敬施加军事压力,潜台词是朝廷大军可以随时进入魏博镇。何弘敬得到消息后,唯恐忠武军进入自己的境内会于己不利,因此,立即回复朝廷称全军即日渡过漳水进入磁州作战。

到九月为止,因为何弘敬出兵磁州,才使得李德裕的战略部署得到彻底地执行,而且石雄带领大军越过乌岭,连破叛军五寨,斩获颇多。皇帝李瀍闻讯大喜,下诏褒奖石雄,并赏赐绢帛若干,但石雄却将绢帛全部分给士卒,使得部下将士万众一心,冲锋陷阵人人争先,成为平定泽潞之乱中作战最为勇敢、让朝廷最为放心的一路大军。

从朝廷决定征讨泽潞镇以来,除了石雄积极作战,王元逵稍有胜绩之外,其余几路大军因为各种原因,进展有些缓慢。刘稹得知朝廷四面合围自己之后,自感不妙的他派部将贾群前往太原,通过新任的河东节度使李石,表示愿意归附朝廷,护送刘从谏灵柩归葬东都洛阳,并听候朝廷发落。

李石将刘稹的意愿上奏朝廷,遭到了李德裕的拒绝。在他看来,刘稹之所以现在想要归顺朝廷,那是因为朝廷举大军进行征讨,现在朝廷应该一举平定泽潞之乱,只要官军连续作战,再接再厉,不出半个月,刘稹内部自会生出变故,平叛之日可待。

于是,在李德裕的鼓动下,皇帝李瀍再次为诸道大军下诏,要求务必齐心协力协同作战,争取早日平定泽潞叛乱。

事实证明,虽然当时诸路大军进展缓慢,但李德裕对刘稹内部会生出变故的判断十分准确。不久后,刘镇的心腹大将高文端投降朝廷,他的到来印证了泽潞镇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的事实。

内讧授首

高文端之所以要投降朝廷,就是因为他看出了刘稹内部已经积怨难返,如果再和刘稹一条道走到黑,那么身家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作为泽潞镇的山东三州守将之一,洺州都知兵马使王钊是刘稹信任的驻守洺州的将领,王钊是个遇事喜欢独断专行的人,常常不服从上司领导的约束,因此被同僚高元武、安玉等人诬告有异心想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