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内斗(第7/9页)
为了爬上更高的官位,有的人拍马屁,有的人弄虚作假,甚至有的人栽赃陷害;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皇室中有能力的子弟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的本领也要拼死相争。
而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原因只有一个:官位、皇位继承权这两种稀缺资源并不是由公众选举产生的,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海选一说的,只能由皇帝的一言堂来做主。
问题是皇帝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局限性,有时候皇帝的决定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换句话说这些稀缺资源的所有人———皇帝有时是无法按照常理出牌的。于是那些想染指这些稀缺资源的人开始孤注一掷,开始铤而走险,开始放手一搏。
这的确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明白了一点,你就不会再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感到惊讶了。他们的行为并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单纯的政治行为。
归纳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是僭主政治对君主政治的挑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以李建成为首的君主政治集团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事实上他们凭借其合法地位,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那么李建成的同盟者都有谁呢?
首席粉丝
李建成的同盟者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部分。
首席同盟者:李元吉的齐王集团。
在传统的史书记载中,李元吉是一个标准的无赖加二百五,是一个始终徘徊在低级趣味中的人。之所以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是他曾经酒醉杀死自己的乳母,刘武周南侵时,他没有坚守太原而逃回长安,而且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喜欢打猎等等。
如此看来,李建成身为太子实在不应该和这样的人整天混在一起,要知道太子的行为时刻受到众人的监督,整天和一个无赖混在一起,实在降低自己的身份。但事实正好相反,李元吉不仅成为了李建成的同盟者,而且两个人还会经常在一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的。
那我们不禁要问,这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很多人认为是李元吉为了自身利益想找个靠山,而李建成是未来的皇帝,无疑是最好的靠山,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为自己寻求一把政治保护伞,好让自己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一帆风顺。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元吉其实也在觊觎皇位,只是和两个哥哥比起来实力太过弱小,所以无奈之下暂时联合具有合法地位的大哥李建成来对付二哥李世民,待事成之后再除掉大哥李建成,自己当皇帝。
不可否认,上边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毕竟联合谁不联合谁,不是拍脑门决定的,而是依据自己的政治利益决定的。在我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不妨将问题反过来看,李元吉即使想联合李建成,难道就能联合成功吗?
通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联合成功,完全可以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元吉虽然很无赖,但未必没有优点。李元吉至少有一个优点———听话。而听话的人往往所反映出的性格是随和。
也就是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交往中,李元吉很可能表现得比较乖巧,比较善解人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个人长久的联合。
试想一下,如果李元吉是个刺儿头,李建成指东他往西,李建成往北他往南,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李建成就会崩溃的。
实际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联合时间很长,时间大概是从武德六年一直到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三年多的时间,李元吉即使是伪装的话,也不会伪装那么长时间。
那么在两个人的联合中,就只有李元吉单方面的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倒是觉得,在两个人的联合中,李建成是更加主动的一方。
除了李元吉听话之外,李建成是很需要李元吉这样的盟友的,只因为一个原因———李元吉的身份。
在三个皇子中,目前的情况下只有李元吉具有一种客观的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需要皇帝进行仲裁时,李元吉身为皇帝的亲儿子,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言,就是李建成在皇帝面前无法说出的话,可以由李元吉说出来,这个优势的确是朝中的其他大臣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