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拿下长安(第5/6页)
“考查?哦,对对!来人啊,给李靖松绑!”瞬间李渊便明白了李世民是在给自己解围。
李渊走到李靖的面前,看着这个面庞白净的年轻人,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嗯,好!是条汉子!哈哈!”说着重重地捶了李靖一拳。
这一次,轮到李靖有些蒙了。
“其实我早就听说药师是个响当当的汉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以为我真要杀你啊?刚才那是试探你。如果你刚才要是跟我求饶,说不定我真会杀了你。”
不愧是老手,听完李世民的一句话,李渊就可以自由地发挥。
此时,李靖也有些难为情,因为在狱中,他曾经听说李渊到长安城中安抚百姓、废除暴行,所以先前对李渊的偏见也有些好转。
“唐公,说句实话,药师心里佩服你!当初要去江都告发你,是因为想受到朝廷的重用,在马邑这个穷地方实在是……唉!”李靖无奈地低下了头。
“呵呵,别说了,别说了,我都能理解,大丈夫谁不想建功立业啊?从今以后,跟着我,我重用你!”李渊笑着拍了拍李靖的肩膀。
“父亲,就让李靖先在我的帐下效力吧,孩儿想和他学习兵法。”
“李靖,你愿意吗?”
“唐公如不嫌弃,药师愿效犬马之劳!”
自此李靖成为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李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后边,他会有一系列出色的表现。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名将究竟是怎样练成的?看过李靖的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练就成名将,需要勇气、耐心、智慧、隐忍,但是更需要———忠义的气节。正是忠义的气节,挽救了李靖的生命,也是忠义的气节让李靖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展宏图。
拥立代王
李渊坐在长安的宫殿里,此刻他正在思考夺取天下的这盘棋接下来该走哪一步。
自从李渊进了长安城后,有很多人劝他干脆废掉杨侑,自己称帝。但是,老谋深算的李渊明白,目前还不是称帝的时候。身在权力的中心地带,同样也处在包围圈之中。虽然隋朝的旗帜还在,但是此时的天下早已不是隋朝说的算了。
在李渊的周围,西有薛举;北有刘武周;东有窦建德、李密、王世充;南有萧、杜伏威等。处在这群猛人的包围下,相信李渊要是称帝,那一定会被这些人的口水淹死。
大家的目标都是长安,我们在外边拼死拼活,你坐收渔翁之利占了长安也就罢了,居然还敢称帝?大家一起扁他!
如果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那当初李渊还真不如老老实实地在山西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帝王的梦想,是千万人的梦想,但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只能有一个人,而且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一定要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所以道路是曲折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枪打出头鸟,能飞也白搭。
所以眼下,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更何况自己打出的旗号是“拥代王,反杨广”,当然不能出尔反尔。但是我最终的目的是想拥有那个无上的权力,在获得那个权力之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策略而已。既然不能立即拥有无上的权力,那就使用策略一点点地接近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
李渊的第一个策略是: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这个做法很像四百多年前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将十三岁的代王杨侑迎接到了大兴殿。随着一班朝臣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杨侑被李渊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隋恭帝,改元义宁。同时以李渊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为唐王。前边的官职对于李渊来讲都不重要,这个“唐王”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李渊的第二个策略。因为从秦始皇以来,皇帝是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在分裂时期(例如三国、南北朝等),不同的政权就会有不同的皇帝,虽然彼此承认,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最终实现统一后,皇帝还会是一个,在这种背景下,“王”就成为了皇帝之下的一个爵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皇帝虽然与皇帝不可共存,但皇帝与王可以并存。
也就是说:你称皇帝,我心里不舒服。你要是称王还勉强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