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引文献(第4/8页)
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廖中翼:《康有为第二次来桂讲学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林克光:《革新派巨人康有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林纾:《林琴南文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3月据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畏庐文集》影印。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 续笔 三笔 四笔 五笔》,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刘望龄:《日本对阳馆所藏兴汉会史料补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编:《孙中山与近代中国论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刘渭平:《澳洲华侨史》,香港:《星岛日报》出版社1989年。
刘渭平:《清末保皇党在澳洲侨界的活动》,《传记文学》第59卷第6期,1991年12月。
罗惇曧:《拳变余闻》,辜鸿铭、孟森等:《清代野史》第1卷,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
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
罗振玉著,黄爱梅编选:《雪堂自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骆惠敏编,刘桂梁等译:《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理循书信集》上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
毛子水:《胡适传》,《师友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
闵斗基:《徐宝山与辛亥革命——从徐宝山之活动看辛亥革命之一些性格》,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缪凤林:《悼梁卓如先生》,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
莫世祥编:《马君武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莫世祥:《康门在商海中破裂——对有关芝加哥琼彩楼债务纠纷的若干信函的述评》,《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南方熊楠日记》,《南方熊楠全集》别卷2,东京:平凡社1971年。
裴景福:《睫闇诗钞》,戊午正月刊印。
裴景福:《河海昆仑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3辑之25,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皮明庥:《唐才常与自立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皮锡瑞著,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近代史组整理:《师伏堂未刊日记》,《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2期。
皮锡瑞:《师伏堂日记》,《湖南历史资料》1981年第2期。
彭国兴、刘晴波编:《秦力山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戚学民:《〈戊戌政变记〉的主题及其与时事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清国新闻记者》,《大阪每日新闻》1898年1月17日。
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丘晨波、黄志萍、李尚行等编:《丘逢甲文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
邱捷:《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及策动李鸿章“两广独立”新探》,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哲学社会科学(二十二)·孙中山研究论丛》第7集,1990年2月。
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邱新民:《邱菽园生平》,新加坡:胜友书局1993年。
《容星桥讣告》,容氏后人家藏。
容应萸:《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容闳与康梁》,《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容应萸:《孙中山与香港基督徒》,《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孙中山研究论文集(12)》,1995年5月。
桑兵:《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年》,《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孙中山研究论丛》第4集,1986年。
桑兵:《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