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第4/14页)
然而好景不长,1900年初,李鸿章任两广总督,命刘学询等人千方百计谋捕新党,广东学政发布告示,禁止考试答案谈论洋务以及引用释老诸书。从广东支部成立之始就对东亚同文会寄予深厚同情并鼓吹该会主义精神的《东华报》被迫停刊[32],使该支部的活动遭受挫折。
正当广东支部的活动全面展开之际,1900年夏,东亚同文会突然决定暂时撤销广东支部。8月15日,该会在江东中村楼召开临时大会,针对义和团事变以来中国政局的变化,重新检讨该会一贯坚持的保全中国的主张,以及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贯彻宗旨的策略,提出公开发表保全中国的宣言案,大张旗鼓地向社会提倡保全主义,一方面抗衡欧美列强乃至日本国内日见抬头的分割主张,一方面解除中国人对日本对华态度的疑虑,使之由感激而更加信赖自己的邻国,令日本对华处于有利地位。为此,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应付中国南北局势迥异的局面。
干事国友重章报告是年春季大会以后本会事业的大要时提到,南部的广东地方应为重要的致力之地,但因为各种形势的变化,近日暂时撤回支部。这并非本会事业萎靡不振,也不是担心在此设置支部与本会的保全方针有所不合,更不是要舍弃该处的事业,而是暂时的调整。该会在华经营以长江一带为主,暂时放弃部分地方,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广东已经成立的潮州、汕头等地的学校,将继续举办。[33]
到1901年6月2日举行春季大会,干事小川平吉所作上年度事业报告中,关于特别变更的第一项就是暂时废止广东支部。潮州的东文学堂,也因为惠州起义等事件的影响而中止,唯有汕头东文学堂依然存在。[34]此后,东亚同文会在广东只有派遣员[35],再未设置分支机构。
第三节 镜湖茶谈社
国友重章解释暂停广东支部的原因时,尚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之中,因而多少有些含糊其辞。实际上该会撤回广东支部,主要是担心卷入当地的武力反清密谋,影响全局。待到时过境迁,小川平吉就说得比较坦白。他指出:广东一带常有革命主义者,万一趁义和团事变举事,而广东有该支部举办的事业及留学生,容易影响东亚同文会的整体事业。正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暂时撤回广东支部[36]不过,小川也未将情况和盘托出。当时保皇会和革命党人均在广东密谋展开武装行动,相互之间沟通联络,不少东亚同文会会员卷入其中,广东支部也与革、保双方保持密切关系,并参与了组织联络。
东亚同文会由东亚会和同文会组成,两会原来的宗旨并不一致,前者支持变法派和革命党,后者则与张之洞、刘坤一等洋务官僚的关系较深。但其中一部分两会会员与几方面都有联系,彼此之间也互为沟通。东亚同文会成立后,在近卫笃麿的“保全中国”论之下,这些会员感到主张体制内稳健改革的洋务派、体制内激进改革的变法派以及主张打倒清朝、建立共和制的革命党之间,存在一些共识,并且知道各派彼此暗中有所联络,遂积极介入其中,试图利用各派的反清活动,以求实现该会的总体目标,即保全和协助改善中国[37],以东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于欧美)和共同性(彼此之间),确保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和利益。
广东支部方面,介入保皇会和革命党密谋较深的是田野橘次、松冈好一和原口闻一。
田野橘次毕业于东京专门学校,私淑荒尾精,注意东亚问题,并对康有为的主张有所共鸣。1896年,康有为派徐勤、罗普赴日本留学,适值田野橘次与井上雅二、五十岚力、原口闻一等人讲求中国问题,共同居住在所谓“梁山泊”,罗普也入住此地,对日本学生好酒气烈印象深刻。戊戌变法前,由平冈浩太郎推荐,田野橘次进入万木草堂任教。[38]其时康有为、梁启超远在京、沪,由任学长的王觉任负责教学管理事务。戊戌政变起,田野橘次与王觉任协商解散学校,于9月25日率领学生亡走香港。此后留港谋设广东日本语学校[39],随即转赴澳门《知新报》为记者。与之同时进入《知新报》任译员的还有松冈好一。松冈原来活动于南洋诸岛,从此将重心移到华南地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