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秘密社会南海西樵巨盗区新(第7/13页)
依据保皇会的部署,长江、广西和广东为三个战略主攻方向,广西的陈翼亭为保皇会勤王的主力正军,江淮的徐怀礼为重要响应,广东方面,一度被列为战略重点,康有为开始觉得力量不足,“故全力图东栈”[46],只是邱菽园主张西向,他也认为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仍对广东有所寄望。不过,经营广东虽然投入力量多,活动时间长,联络了不少会党绿林和乡团游勇,能够落实的却不多,因此行动起来不得不以区新、傅赞开等人为依靠。在1900年5月底康有为决定弃东而西之前,保皇会一直以广东为主要基地,梁启超一度还有开府于粤或武昌、金陵的权衡,并建议取粤为上,请康有为决定以某军取粤,则亲入某军,并以该军为正军。[47]则区新等人很可能是首选之一。
正当保皇会紧锣密鼓地加紧筹备时,清政府方面出现变动,使得区新等人的活动陷入困境。1899年12月,清廷为了镇压保皇会的活动,调李鸿章署理两广总督。1900年1月,李鸿章到任,他对清廷打击海外保皇会而采取的一些过激措施态度消极,而对平靖地方却毫不手软。对于保皇会与内地盗匪勾结谋乱之事,尤为关注。区新等人的势力膨胀及其动向,受到严密注视。
自立军起义后,刘坤一、张之洞等分别致电英、葡两国驻上海总领事:
近来大通滋事,湖北会匪蠢动,长江一带,凡各种会匪,明张揭帖,云:奉南海康有为之命,派妥人至粤密探,知康有为令著匪区新及三合会匪首潘新桂、联合各省会匪,欲在两湖、苏宁、上海等处起事。粤省乱党极多,均在澳门《知新报》馆为拜会聚义之所,其最著者有何连旺、何树令、徐勤、刘桢麟、麦孟华、陈宗俨、容闳等,往来香港、澳门,勾结党类,谋乱地方,若不查办,必为北方拳匪之续,有碍东南大局不浅。务请电达贵国政府,速由藩部严致香港、澳门总督,密为查拿拘禁,免致蔓延。[48]
稍后,李鸿章电告驻英公使罗丰禄照会英国外交部:
康、梁布散党徒,暗结广东著匪区新、三合会首潘新桂、刘福等,联各省会匪,约在两湖、三江、两广起事,名为保国,阴图扰乱。……粤省乱党尤多……勾结盗匪,订期起事。枪炮由南洋用棺装运入粤。若不查办,有碍东南商务大局。[49]
可见官府对区新与保皇会的联系及其密谋等情形早已注意。这也印证了区新之于保皇会广东部署的重要性。
西江盗匪活动猖獗的情形也引起英国的高度关注,英国驻广州领事拟定《西江弥盗章程》,表示英国海军愿以兵力相助,华官无庸出费,欲趁机染指广东内河权益。李鸿章一面婉拒,一面答应认真查办。[50]为此他剿抚兼施:
莅任以来,察悉粤中盗贼猖獗,劫案频闻,若不严办匪徒,无以安靖地方,随设立营务处,并缉捕总局,为缉获匪徒讯办之所,并派员分作五路缉捕,委司道为总办,水师提督何长清军门、陆路提督刘邦盛军门、马惟骐镇军、黄金福镇军、郑润材副将、潘观察培楷,分为各路缉捕。四营将官,在省为会办缉捕事宜,现下各员分营募勇,已陆续成军。何军门麾下营员,带队已至南属,会同郑协戎麾下营弁,缉捕樵匪;黄镇军麾下之信勇,已往芦苞、清远、北江一带,剿捕匪类。闻何军门之营员,带队至南海,探悉区新偕伙匪十余人踪迹,随往围捕。讵区新先已逃脱,仅获其伙匪三名,毙其四名。现官军严密踩缉,除暴安良,想在此一番振作也。[51]
军事打击奏效后,李鸿章又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他以为非添设勇丁水陆缉捕不能清盗匪之源,而添设勇丁必须保证饷项,为此“姑准番摊纳缴饷项,以为一时权宜之计,而盗匪果由此潜踪,闾阎安堵”[52]。他还委派刘学询等负责招降事宜。在官府的运动下,与区新意见不合的李昭先期倒戈,“纳款投诚,自愿擒区赎罪”[53],并带领清军紧密缉捕,迫使区新、傅赞开等逃往鹤山县境;又率勇丁百余人到鹤山龙口镇袭击区、傅所部,“大破之,获匪十九名,内有李姓、源姓、温姓三名,均系著名头目”[54]。
李鸿章离粤北上滞留上海期间,刘学询又设法将傅赞开招降[55];与区新等人划地而治的花县匪首汤春也缴械投降[56],使得区新陷入孤立。这时江淮的徐怀礼亦为刘坤一招降,保皇会的部署完全被打乱。康有为鉴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香港总督明确反对在广东发生任何动乱,所招揽的秘密社会首领又首鼠两端,保皇会的筹备活动靡费多而实效少,于是暗中放弃取粤乃至整个勤王计划。失去同道和依靠的区新转而与兴中会接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