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知行合一的真谛:东乡平八郎如何判断波罗的海舰队航向(第6/12页)
首先,罗长官可以从日本以西绕过,通过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到达海参崴,这是最常规、最直接和总航程最短的航向。
然后,罗长官也可以从日本以东绕过,这里又能分出三个航向,它们最后也都必须通过一个海峡,分别是:
第一个,从东面绕过日本国土的大部,从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
第二个,从东面绕过日本国土的全部,从北海道与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
第三个理论上的航向是连库页岛也绕过,然后再通过库页岛与大陆之间的鞑靼海峡南下到达海参崴。但无论是日俄两国都还没有用战列舰编组开辟过这个航道,自己没有走过,别人也没有走过,没有任何的数据,万一碰到水底的暗礁就只能坐等被消灭了,更重要的是对于罗长官来说,这个航道绕得太远,他离开越南的海域之后,是无法再加到煤的,根据煤炭量计算也很难支持他绕这么远,所以首先基本可以排除。
那么还剩下三个可能的航向: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这三处地方无论从战场形势还是水文地理等方面都已经无法再用排除法了,只能靠——赌。好吧,再大致缩小下范围,东乡平八郎也必须判断出罗长官到底会绕过日本以东还是日本以西,双方实力相等,东乡平八郎不能同时在这两大方向都布下舰队,分兵不仅无法全歼,更是哪里都会守不住,等到你从日本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进行合兵,波罗的海舰队早跑了。也就是说,日本的“南、北”可以用排除法,“东、西”却无法用,东乡平八郎必须提前做出二选一,专守其中的一个方向,放弃另外一个方向,才有可能完成发现、全歼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
总体上来看,日本以西的对马海峡因为航程最短,不用迂回,可以最先到达海参崴,对罗长官“最有利”而有最大可能,但这“最大可能”并不意味着他走日本以东就没有可能,恰恰相反,反而因为这是谁都清楚的“最大的可能”,在同时也会变成“最大的不可能”。反正罗长官的目的只是要想办法到达海参崴,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而对于东乡平八郎来说,他还必须考虑到首都东京在日本东海岸,如果罗长官希望在去往海参崴的路途中顺便炮击一下东京,如此强大的舰队逼近无兵据守的首都,那战争已经进入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是明治政府无法承受的巨大风险。
好吧,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假设心事重重的东乡平八郎已经站在了海图前,他代表“A”,心事重重的罗长官也站在了海图前,他代表“B”,情况就是这样了:
A方推断:B方不会顾虑我,他会走对他最有利的日本以西的对马海峡,因此我需要把联合舰队沿西海岸设伏。
这个推断看起来是很“合理”的,那么接下来还有第二种可能。
A方继续推断:正因为走日本以西的对马海峡对B方最有利,所以B方一定会判断出我会判断出这一点,为了避开我方,他会故意不走日本以西而走日本以东,因此我需要把联合舰队沿东海岸设伏。
怎么样,这个推断是不是看起来也很“合理”?不急,从推断的过程来说,接下来还有再下一种可能。
A方再继续推断:因为我的上述推断都是很容易被B方反推出来的,为了破坏我方的判断,他又会回到日本以西走对马海峡,因此我舰队又需要沿西海岸设伏——这个结果看起来和第一种推断是一样的,但推断的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后造成的指挥官的决心和具体部署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涉及到指挥官的自我意识中是否已经“考虑周全”的问题,因此这种推断不仅也是“合理”的,更是必需的。
好吧,那么还有下一种推断,那就是“再再继续推断”“再再再继续推断”(希望大家没晕)……一直到无限循环、推断到满头白发为止。
东乡平八郎面临的难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了:战场上,当没有条件判断敌人时,必须判断敌人!这是一个几乎无法破解的难题,一个自古以来战场上最高级别的难题,一个曾经困扰无数名将和英雄,一个在战略和方向性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