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乃木希典的破局:失败中的艰难战术创新(第8/9页)
整整要轰炸4天,这是自总攻旅顺以来,一次史无前例的炮火准备。轰!不惜一切代价轰!
东北三堡的阵地上,俄军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世界末日的到来,地表被完全炸平,地表之下的暗堡坍塌,地下弹药库被引爆,岩石飞向半空,又如雨点般落下,砸在俄军头上,每一个俄军都受到了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变得狂怒不已。
炮击过后,乃木希典下令:全军不必留预备队,以500人为一组,发起连续不断的突击!
在强突之下,步兵又一次冲到了护垒壕之前。有了上次上当的惨痛教训,乃木希典终于不使用搭梯子这一招了,反正现在是明白了,就算是能够搭成桥,由于只能一个一个通过,也只会被俄军用机枪歼灭,为了形成密集的突击,看来必须想办法把这个壕沟给它填平。
于是,日军改用炸药爆破护垒壕外壁的方法,而意外情况又来了:爆破作业接连受阻。这个结果其实早就应该想到的,因为东北三堡附近都是坚硬的岩石层,爆破效果很有限,之前挖坑就挖了两个月啊。
没办法,沟还是要过的,大家又想出一招:往壕沟里填土石麻袋!于是乎,一队人放下步枪,在其他人的掩护之下,赶紧扛麻袋去了。
然而,康得拉钦科是不会让日军就这么轻易在战场进行劳动的,自从旅顺之战以来,他很清楚,俄军最致命的武器就是堡垒本身,只要堡垒还在,其他重机枪也好,雷击炮也好,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虽然乃木希典不知从哪里运来这恐怖的大阪宝贝,对堡垒的破坏确实很严重,但这并不是致命的,因为康得拉钦科手里有预备队,有预备的武器,只要乃木希典的炮火一停,他就命令俄军立即抢修,土木工程师嘛,他们的修复速度和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
现在,见到乃木希典试图以填坑的方式来清除堡垒前的最后一道障碍,康得拉钦科立即命令俄军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堡垒里的俄军于是集中所有火力,壕沟边劳动的日军又纷纷被全灭!
连填坑这一招都用上了,但护垒壕仍然没办法通过。乃木希典并不知道,其实东北三堡只要有康得拉钦科还在镇守,护垒壕就是没有办法从地面上通过的,在乃木希典分别付出惨痛代价清除了“跑道”、铁丝网这两道障碍后,地面突击队能够到达护垒壕边,这将是他的最好成绩。后来,一直到东北三堡被攻破,甚至整个旅顺被拿下,乃木希典的最好成绩也一直停留在这里,他始终都没有找出能够在地面上通过护垒壕的办法。护垒壕又称反步兵壕,果然名不虚传,康得拉钦科就把它变成了乃木希典不可逾越的天堑!
面对着地面上惨烈的一幕,乃木希典仍然没有下达停止突击的命令,因为,乃木希典正是不准备从地面上通过护垒壕,他相信他真正的杀招是康得拉钦科想不到的。
4天前,当地面炸得昏天黑地时,乃木希典命令工兵敢死队猫在坑道里,以地面炮声作为掩护,艰难地炸开地下岩石层,向着堡垒下方掘进!地面上炸了4天,工兵敢死队也就在地下偷偷炸了4天,一直到炮战停止,地面上的步兵已经发起地面强突之后,工兵敢死队仍然在秘密向前推进,而乃木希典也正是要借助炮战和持续不断的地面强突,来吸引住康得拉钦科和堡垒里俄军的注意力,然后在地底下将坑道继续挖到堡垒下方,一举炸飞堡垒!
原来,在第二次总攻尝试正攻法的基础上,乃木希典这次是要将正攻法贯彻到底,真正劳动的日军是在地底下,而地面明攻,地道暗取,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正攻法了,是炮兵、步兵和工兵协同作战,是把正攻法和地面强突结合起来的整体作战,也可以说是地面和坑里的“立体作战”!
乃木希典相信他已经给康得拉钦科挖了一个真正的“坑”,所以无论地面出现怎样惨痛的伤亡,他都坚持不为所动,因为他在等待地道里的那一声巨响,那一声把康得拉钦科和俄军堡垒一起炸上天的巨响。
然而,康得拉钦科又一次让乃木希典感受到“意外”。
在第二次总攻中,乃木希典完全暴露了正攻法,康得拉钦科组织俄军紧急发明了雷击炮等新式武器,但康得拉钦科就是康得拉钦科,他并不认为乃木希典的坑道只会挖到阵地之前,他也知道乃木希典一定会想办法向着堡垒下方继续掘进的。于是,他重新部属了防御,命令各堡垒抽出兵力,布置反地道作业。所谓反地道作业,就是从堡垒向日军阵地挖出多条反向地道,相当于在地道里设置岗哨,就在那里等着日军工兵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