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日之内数倍于甲午战争总伤亡:日军陷入生死局(第4/8页)

第一批工兵敢死队阵前列队,即将开跑,他们猫着腰,红着双眼,有的手里还拿着铁剪,死死地盯住百米开外的铁丝网,远处的日军炮兵朝阵地开炮,两侧的步兵以强火力朝俄军阵地里开枪掩护。“突击!”命令下达,他们同时往前冲,这个时候应该是铁丝网后面的俄军猛烈开火的时候,然而,俄军却并没有怎么开火,似乎是不想浪费子弹。

在那条“跑道”下面,是俄军事先挖好的尖桩陷阱,和密密麻麻埋下的地雷,日军工兵敢死队就在这里被摔死和炸死。原来,俄军的整套工事系统并不是从肉眼所见的铁丝网开始的,恰恰是从铁丝网之前那片看上去像“跑道”的地带开始的。当奥保巩的目光被层层铁丝网吸引,破拆铁丝网心切时,就正中了俄军的计,整队的工兵,以肉体为代价“人工清除”了俄军埋下的陷阱和地雷阵,这才破除了工事真正的第一道障碍。

奥保巩沉默了,他明白了眼前的俄军确实是最可怕的敌人:除了勇猛斗狠,还灵活多变;不仅牛高马大,还心细如发;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有利地形,还成功地估计了战场形势,甚至完全预估清楚了自己的进攻流程。他们的工事并不只是站在己方防御的角度来考虑的,更是步步精确算计了自己进攻的意图,从而以工事进行反制,这和甲午战争时期,那些只把工事看成是自己安全屏障的清军将领有本质的区别。

奥保巩认为他不能再坐镇后方指挥了,必须亲临第一线,一个军司令长官,以十倍之敌进攻,却被逼到连他都要亲自上前线,后面还跟着一堆高级干部,统统都要上前线!

奥保巩到达前线,亲自指挥和督战,日军再次发动攻击,而此时,俄军铁丝网之后的速射炮、机关枪就不再客气了,他们对着前进日军猛烈扫射,来多少就扫掉多少。日军反复突击了将近十个小时,一直从上午冲到黄昏,全军伤亡重大,精疲力竭,仍然没有什么成果,只能被俄军当成人肉靶子。终于有人顶不住了,建议先撤退,研究好对策之后再进攻。奥保巩不为所动,严令各师团:“排除万难,坚持进攻,直至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奥保巩已经想到一个攻下南山的方法,这个方法说起来很不光彩,那就是联系到开战以来俄军一贯的表现,他们似乎一直在尽量避免和日军近距离拼刺刀,只要某处打开一小个缺口,就会主动撤退。虽然奥保巩还不太清楚俄军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举动,但俄军的这个特点是可以利用的,只要调整战术,将大部分炮火和兵力专攻俄军防御较弱的一侧,不计损失和伤亡,打开了缺口,就能寄希望于南山俄军会像金州城里的那些俄军一样,主动撤退!

寄希望于敌军主动撤退,这确实不太光彩。

根据南山阵地的坚固情况,仅仅依靠陆地上的火力是无法打开缺口的,奥保巩想到了正在旅顺港口外的东乡平八郎,请他从海上支援。东乡平八郎接到请求后,立即派军舰驶进金州湾,从海上向南山发炮。现在,除了陆军,联合舰队的海军也加入了战斗,陆海两地的炮火都集中在俄军相对较弱的一侧阵地,不分岸炮舰炮,连续不断地猛攻,这一侧的缺口终于被撕开了!

奥保巩的猜测并没有错,缺口撕开后,俄军并没有节节抵抗,他们又弃阵地而走,如此强大的工事就这么放弃了,连奥保巩都感到可惜。

5月26日晚,奥保巩率军占领金州,然后继续向大连湾边的青泥洼(俄国人称“达里尼特别市”,今大连市)挺进,后撤的俄军在这里又没做过多停留,很快放弃了抵抗。5月30日,奥保巩率军占领青泥洼,获得了一个大连湾边绝佳的后勤中转基地。

接下来,从青泥洼再往南边的大海,就是旅顺军港,它和奉天(今沈阳)是沙俄陆海两军在满洲最重要的两个基地,奥保巩不计代价拿下金州,其实只是为了攻克旅顺而打的“前哨战”。陆战打响之前,睦仁和大本营已经根据俄军的情况,制定了陆军的战略,那就是先令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出现在旅顺的后路,奥保巩率领第二军从金州出现在旅顺的正面,然后派出第三军在旅顺附近登陆,三个军以包抄之势向旅顺推进并合力攻下旅顺,然后再去包抄奉天。在摧毁这两方面的俄军后攻入俄国本土,迫使俄国主动求和。俄国有几百万陆军,可以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向满洲不断增兵,日本陆军只有几十万,财力薄弱,拖是拖不起的,只能采取这样速战速决和长驱直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