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旅顺失守,大清最强防御体系被轻松突破(第7/9页)
一天之内,享誉全世界的“铁打的旅顺”就这样全部沦陷了。日军陆军在清国本土获得了一个坚实的根据地,海军获得了一个优良的军港,接下来将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
在这一战中,日军还获得了数不清的战利品,仅大炮一项,从金州、大连湾到旅顺,日军就缴获大炮278门,这个数字是比较枯燥的,但如果我们了解另一个数据就知道它的涵义,日军全军所有的野战炮加起来也不过300门!
对于清军来说,这就像一场故意输的比赛,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前面讲述中我们已经知道,清军在兵力上并不处于劣势(局部兵力过少是指挥调配的问题),在野战工事上更是处于绝对的优势,金州、大连湾、旅顺的工事都修了十几年了,以逸待劳,专门御敌,而日军根本没时间在地上去挖工事。
清军还有一个优势是我们不常想象到的,那就是——单兵武器先进。1870年,日本将在长崎的一座制铁所(炼铁厂)迁往大阪,改为大阪兵工厂,以这个兵工厂为中心,日本在大阪建立了军事工业的基地。虽然大阪兵工厂一开始也是从国外购买武器,但他们从来没有依赖进口:要自主研发。
11年后(1881年),兵工厂研制出了射程5000米的青铜野炮和射程3000米的青铜山炮。与此同时,陆军在进口步枪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设计和改进,研制出了完全国产化的步枪——村田铳(以研发者村田经芳命名)。从这个时候起,国产化的大炮、步枪包括后来的下濑炸药,成为日本陆海两军主要装备的武器。
日军的这些国产化枪炮在杀伤力和性能上都比进口的要差,大炮的性能比清军从德国进口的克虏伯炮要差,步枪跟清国从德国进口的13连发毛瑟枪更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日军一直在坚持吸收国外的技术,实现国产。直至10年后研制出三八式步枪(产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反而可以出口到清国。
石田千亩,谓之无田;弱军百万,谓之无军。武器不差,天时地利不差,差的只是人以及人和(制度),很明显,清军的失败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师夷长技和改进武器来解决,因为这种失败越来越趋向于完败,随着战事的进行,一切都将揭开它的盖子。
而失败是要付出代价的,从第二军登陆的那天开始,在大山岩、乃木希典等将领的直接命令下,一场罕见的大屠杀开始了。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之前,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惨案。
主持这场大屠杀的,正是大山岩、山地元治、乃木希典。
旅顺大屠杀
攻破金州后,日军将全城的男人捆绑成串,用于人体排雷,在踩地雷行动中的幸存者被日军押到一口大锅前,用刀割了身体往锅里放血,直至痛苦地死去。女人们被强奸了,甚至连孕妇也不例外。金州城西街,一位姓曲的普通人家,家里只剩下7个女眷和3个未成年的小孩,当日军快要进入他们家时,为了避免被日军凌辱,一家十口全部跳进同一口井自尽!
在攻下旅顺后,大山岩下令:开始为期四天的全城大屠杀!
抓来的老百姓首先被绑成几排,然后往死胡同里赶,在胡同再也塞不下时,日军开始扫射,胡同很快变成血河。其他的难民被集中赶往湖边,步兵开枪射击,对于那些侥幸没死还在奋力游回岸边的人,等待他们的是岸上的刺刀,老百姓的躯体被砍得残缺不堪,更多的人被开膛破肚。
旅顺全城变为了一片血海,孕妇被用刺刀剖开肚腹,婴儿的身体被用锋利的铁钎钉在墙上,老人们的四肢和头颅被砍下,妇女被强奸,这是真正恐怖的人间地狱。
在四天的大屠杀里,总共有两万多平民惨死于日军的刀枪下,全城留下来的活口仅有36人,而他们是日军特意留下来处理尸体的。全城死去的人的尸体后来全部火化,骨灰装进三口棺材,埋在旅顺白玉山山麓,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万忠墓。
这是日本人第一次在中华的领土上大规模地屠杀平民,而它似乎很少被人提及。2012年,我来到了旅顺,在墓前敬献了一束花,在我看来,他们和邓世昌、左宝贵等人一样,是值得被铭记的。
而他们当中并不是没有任何抵抗,他们用血肉之躯,用简单的武器,用抗击侵略者的意志,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