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爱郎,真乃仙人也(第4/7页)

久视元年(700)七夕节,武则天派道士胡超替她到嵩山谢神,投简于封禅台北。武则天所投之简是一道除罪金简。这个除罪金简上镌刻的短短六十字铭文,可以看出武则天此时的心态变化:“大周国主武明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个呼风唤雨了半生的女人,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自我实践,都在向现实做出一种妥协和让步,向她曾经挑战过的皇权秩序,挑战过的权力规则,甚至向她曾经强力扭转的天意和人心做出让步。

在时间面前,无论多么强悍之人都会有被打败的一天,身为女皇的武则天也不例外。身体越来越差,接连生了两场大病使武则天仿佛脱胎换骨变了个人。一切皆如过眼云烟,及时行乐才是真正的王道。武则天试着将自己从烦琐的政务中慢慢解脱出来,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与张氏兄弟的欢愉和不眠不休的宫廷宴饮之中。对于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也该到享受的时候了。

控鹤府里满是青春正当时的美男,这些美少年成了武则天的后宫佳丽,填补着她困顿寂寞的内心。可是这些荷尔蒙正旺盛的少年无处释放,他们只有彼此抱团取暖。

控鹤府在百姓心目中本来就是女皇寻欢的乐土,又加上那些青春满溢的少年肆意妄为,以致秽声四播,闹得天下尽人皆知。

宋璟为人秉性刚直,强硬不屈,他曾当面羞辱张易之,将其称之为“夫人”。

而侍中韦安石在赌牌桌上,看见张氏兄弟把几个四川商人叫进皇宫赌博,勃然大怒:铜臭商人居然进入皇宫,实在有辱皇室尊严!遂将几个四川商人驱逐出宫。

随着朝臣、坊间的流言四散,武则天已经觉察出控鹤府的丑声外泄。她觉得应当改一下控鹤府的名称,于是索性改为“奉宸府”。她浪费于酒宴之间的时光,有一半要消磨于她那张阔大无比的龙床上。

武则天广选天下美貌少年以充后宫。选秀的标准也极为严格,才貌双全是第一位的。就算自己不用放在那里当一个花瓶摆设,也要让人看出主人的品位。

奉宸府不光养了许多雌雄莫辨的“伪娘”,还有一些创作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文人墨客。武则天要求他们能够随时随地陪伴在她身边吟诗作赋,逗闷取乐。有了这些文人墨客,粗俗的男女调情便陡然上升了一个档次,简单的吃饭喝酒也平添了一份文化情趣。

在这帮文人墨客里最为出名的才子当数一个叫宋之问的,他的文采和人品一样声名远扬。不同的是文名有多高,他为人的评价就有多低。

作为文人,宋之问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但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杀人”。

据说宋之问当初报名是参加武则天的男宠选拔,最后没有通过是因为武则天嫌他口臭。既然当不成女皇的枕边人,宋之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做了“二张”的枪手,替两位花样美男捉刀代笔,因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宋之问本以为自己会成为奉宸府的主人,谁知道却成为了捧场客。

宋之问是个知道安乐的人,能在这奉宸府中谋得一份职业,他也就心满意足了,就算是帮“二张”捧尿壶,他也觉得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事业,毕竟离权力核心是那样近。

武则天早已厌居深宫的枯燥生活,频频出游,徜徉于山水之间,沉溺于少年温柔的笑容里。拜嵩山,幸温汤,修建三阳宫,沉醉奉宸府。

有时候,兴趣来了,她也会在奉宸府举办诗会,由她宠爱的才女上官婉儿做主持兼评判,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她曾游龙门,登石楼,命百官当场赋诗,冠军的奖品是一件皇家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获赠锦袍,然而东方虬屁股还没有挨上板凳,“口臭文人”宋之问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口臭并不妨碍文香,宋之问的文章写得文理兼美,在座的文臣无不拍手叫好。武则天又将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要了回来,转手又改赐宋之问。群臣在下面起哄,诗会也由此达到高潮。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门赋诗夺锦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