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着可怕信仰的人(第4/10页)

狄仁杰淡淡一笑,说道:“作为君王应该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还有什么事不是陛下的家务事?!陛下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说,皇帝是头脑,大臣是手脚,所以君臣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何况我还处在宰相的位置上,我没有不过问这件事(立太子)的理由。”

对于狄仁杰来说,这能算是多管闲事吗?自己的半生奋斗,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场闲事?当然不是。狄仁杰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否实现,就在此一搏,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也为了自己心中如火焰一般不熄的复国理想,他决定豁出去了。

武则天一时被说得无言以对,直气得浑身发抖。

一天晚上,武则天再次将狄仁杰召入宫中议事。她略显神秘地告诉狄仁杰:“朕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巨大的鹦鹉在御花园中振翅高飞,它羽毛艳丽,叫声清亮。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鹦鹉,便站在回廊下久久观望。不料,时隔不久,这只鹦鹉的羽翅突然为大风所折,扑然坠地……”

狄仁杰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之色,他的内心有着隐隐的喜悦。他明白,武则天对他说出这番话,应该意有所指。

此时的武则天心中应该有了取舍,不然她不会三番五次设一个套,然后自己再往里跳。就算没下定最后的决心,她的内心也是纠结万分的。武则天这种不安的状态,当然逃不过狄仁杰那双能够穿透事物本质的眼睛。

狄仁杰虽然没有将心中的想法如实相告,但还是决定借着这个梦境来说服武则天。他说:“以臣之见,此梦意味深长,鹉者武也,鹦鹉显然就是陛下的化身,两翅即为陛下的两个儿子。现在庐陵王已被废贬在外,皇嗣旦又遭禁于内,故而有折翼之象。倘若陛下能重新任用他们,鹦鹉必能复振于天空,翱翔高飞……”

作为帝国官场上的老油条,狄仁杰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次机会。他翻来覆去,最后的落脚点总是能够回到还政于李唐的立场上去。

关于太子的争论,悄悄而来,又悄悄隐去。武则天的梦,不曾得到圆满的答复,但是,她也不愿再继续这么没完没了地探索下去了。此时的她早已明白,但凡牵涉到政治,再没完没了地深究下去,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堪。

此时的朝堂内外却因她的一梦而产生若干流言,有的说女皇帝将要疏远诸武,有的说诸武可能会再度联手铲除李唐残剩的势力。所谓李唐的残余力量,自然是指已改姓武的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

其实在武则天的内心深处,她根本瞧不上自己娘家那几个子侄。既然如此,她又怎能放心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帝国交与他们去经营,他们压根就不具备皇家子嗣的资格。

如果武承嗣真的坐上了武周皇帝的宝座,以她对这个侄子的了解,他是不会对她这个姑母心生感激之情的。毕竟他的父亲当年是被自己杀掉的,几个孩子也曾经被自己折磨得生不如死。如果将来他当上皇帝,她这个先皇就别想进太庙了。

“如果立侄儿为储君,为了稳定政权,他们肯定会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包括自己仅存的两个儿子。到时候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将会一个不剩。就算为了大周她愿意做出断子绝孙的牺牲,那么武周就真的能维持下去吗?”念及于此,武则天不由一声长叹。

一声喟叹也让狄仁杰感慨万千,这个老妇人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地衰老了。

以前,她仅仅只是看上去像一个老太婆,而如今,她真的是年老体衰了,皮肤粗松,褶皱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她身上所表现出的非凡的悟性、智慧和预见力仍然让朝中那些男性官员们为之汗颜。

3

大周君位继承权争夺问题虽然是因为诸多因素发展出的一种现状,连武则天本人也始料未及,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集中于武则天与她的那些子女、侄子、所养的面首(情夫)之间交缠的感情与利害判断上。

对于善用权术的武则天而言,她知道侄子们帮她代唐而立,掌握政权,除了图的是荣华富贵之外,最主要的是希望能够获得大周王朝的继承权。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父亲叔伯当年与武则天母女之间结下的宿怨,武则天又岂能忘怀而不加提防。所以纵然让武氏子弟拜相,也是这边刚拜那边就罢了,不让他们久握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