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来俊臣的末日狂舞(第5/13页)

来俊臣的吹风行为,不仅让那些大臣们厌恶至极,更让诸武和太平公主感到不满。皇族亲贵尚且如此,普通朝臣更没人管得了他,任由来俊臣在帝国的权力系统内翻江倒海。来俊臣毫无忧患意识,也丝毫没有消停下来的迹象。就连朝廷用于赈灾的款项,他也敢挪用。

就在来俊臣从地方回京不久,李昭德也被武则天召回洛阳授予监察御史的职务。

二人又重新回到了权力的核心地带,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在中断了一个时期后,又重燃战火。二人你瞅着我,我盯着你,都想朝对方的要害部位下手,一招致命。

这时候有消息称,来俊臣私底下将自己比作“石勒”,这与其说是来俊臣的自况,不如说是人们对他作的漫画。唐人喜欢作政治漫画,如将李义府比作“人猫”,后又比作“铜山大贼”;王弘义被称为“白兔御史”;李敬玄又被称为“李阿婆”之类。

现在有人将来俊臣称为“石勒”,让武则天很是恼火。“石勒”预示着什么呢?石勒出身低微,又是灭亡西晋的主要人物。晋怀帝永嘉五年四月,他消灭了西京王朝最后一支军队。人们将来俊臣比作“石勒”,其含义显然是说他想谋反,要推翻武周帝国,取武氏的地位而代之。武周帝国一旦毁灭,所有的当朝权贵,其中包括武氏宗亲,也将随之毁灭。

武氏宗亲曾经是来俊臣酷吏政治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就在不久前的刘思礼谋反案中,告发者是来俊臣,而审理者正是武懿宗,此案可以视为“武来联盟”的又一次联合行动。

对于那些内心忠于李唐之人,如果不能彻底拆散武氏宗亲与来俊臣的联盟,想要摧毁其势力,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人说“石勒”漫画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李昭德。

来俊臣自然知道自己处境的险恶,他认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还是李昭德。来俊臣与李昭德,从表面上看来,二人具有极端不同的两种性格:一个属阴,一个属阳;一个内心百转千折,一个处事简单直接。他们之间也有相同之处:聪明过人,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有独断专行的倾向。二人反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受到了来自于对方的挑战。

两个人在左迁之后又都恢复了京官的身份,但是级别已不可同日而语。李昭德不过是监察御史,跌落至正八品上,而来俊臣已经是司仆少卿,从四品上。在左迁岭南之前,李昭德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宰相,位居皇家权力的核心地带。

在经历了流放之后,李昭德原本豪放不羁的个性有了很大的收敛。尽管如此,人的本性还是难以改变。当李昭德掌握了来俊臣索贿打压异己的情况后,他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与这样的人同朝为官,他决心告发来俊臣。

来俊臣早已察觉到了李昭德的动向,他不会坐以待毙,决定先发制人。当来俊臣拿出自己的计划与那些依附于自己的官员们商量时,首先得到了秋官侍郎皇甫文备的支持与响应。

皇甫文备曾经在李昭德被贬之后,上书指责宰相杜景佺等人附会李昭德,这些人的加入和抱团,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李昭德专横跋扈的嚣张气焰。李昭德对皇甫文备自然是心有憎恶,他任监察御史以后,有一次在朝堂之上羞辱了皇甫文备。

皇甫文备怀恨在心,与来俊臣共证李昭德谋反,于是李昭德被捕下狱。李昭德下狱,被视为李唐士族的一次重大失败。但是紧接着,来氏集团内部也出了问题。

卫遂忠是来俊臣一手提拔起来的密探,当年来俊臣在全国各地布控,安排线人,只要他想整谁,各地爪牙就相互串供,罗织罪名。

卫遂忠是来俊臣手底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他不仅在行动上亦步亦趋地跟着来俊臣,更主要的是他能够吃透来俊臣博大精深的权谋思想。他甚至将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放在枕头底下,日日苦读,夜夜钻研。因此他得到来俊臣的赏识,被视为心腹死党。

在来俊臣的政治态度中,有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他大肆残杀士族地主;另一方面,他又千方百计地想挤进士族阶层,成为一名真正的士族官员。来俊臣在下贬同州之前,逼娶了太原望族王庆诜之女,就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