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来俊臣的末日狂舞(第4/13页)
尽管武则天内心极为不满,可生米已煮成熟饭,她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眼前的现实。
这是李昭德给予来俊臣集团的一次公开打击,杖杀侯思止的行动,使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武则天对李昭德杖杀侯思止并没给予明确的表示,从帝国的刑律角度,她没有任何理由去谴责秉公执法的李昭德。但从现实的利益取舍上,李昭德的行为在武则天的内心留下了一片阴霾。
一直以来,武则天对李昭德的智谋和专擅有着说不上来的一种感受。武则天虽然是一个有智思的政治家,但是她和其他的政治家并没有不同,对权力有着独占的欲望。一直以来,武则天都希望权力能够由她一人掌控,而李昭德所采取的方式显然是一次权力越界。
3
李昭德和来俊臣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人,李昭德是敢说敢做的直人,而来俊臣是敢想敢干的狠角。如果说,还有谁敢在朝中和来俊臣直接叫板,那么非李昭德莫属。李昭德事事与来俊臣唱反调,女皇宠着你,不代表我李昭德就怕了你。
李昭德已经贵为宰相,在武则天心目中,他是最值得信赖的帝国官员之一。李昭德曾谏阻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武则天也曾当着武承嗣的面说过,有了李昭德,自己就可以睡个安稳觉。
来俊臣虽然无所忌惮,但很多时候面对这位铁腕宰相也得避其锋芒,让其三分。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里,李昭德的确是满朝文武大臣中的一个异数。在来俊臣的心里,李昭德是值得自己尊重的对手,可此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识时务。
来俊臣被贬同州参军后,朝堂上攻讦李昭德的言论很快出现,什么专权用事,威震人主。这些话在武则天听来分外刺耳。说的人多了,她也就信以为真了。即使不是真的,这些罪名也并非空穴来风。
弹劾李昭德越权专断的奏章不断涌现,称李昭德的权势已然威胁到武则天。他们说,陛下已依,昭德请不依,陛下便不依。也就是说,李昭德已经完全掌控了武则天的思想。这样下去,李昭德的权势会变得越来越重,将来想要控制他就越发难了。
有人甚至发表了一篇长达千言的文章《石论》,文中逐项列举了李昭德超越皇权赋予的权限,任意胡为的行径。李昭德过于张扬的个性,说话做事不知收敛,加上他在政治上的特殊才能,时间久了,难免会让那些得过且过的朝臣们反感。
过于出众的人要比那些作奸犯科的小人更让人难以接受。武则天也深切地感受到,李昭德虽有出众的才能,但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手腕。一个人说的时候,武则天并不在意;两个人说的时候,她也可以一笑了之。可是当满朝文武大臣都在议论皇权旁落的时候,武则天终于坐不住了。
延载元年(694)九月,李昭德被贬为岭南的钦州南宾县县尉,八品芝麻小官。从堂堂一国宰相沦为县尉,这是名副其实的断崖式任免。这还不算完,随后李昭德又被剥夺官职,追为免死流放,成了一名流放的政治犯。
第二年,曾和李昭德同殿为相的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等五名宰相,受李昭德牵连,统统被贬,被赶出了京城,只留下正奉旨修建天枢的姚璹和“两脚狐”杨再思。这是太平年月难得一见的大批宰相左迁,可见武则天不能容忍任何人专权结党的决心。
虽然事隔三年,李昭德重获起用,但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正八品监察御史,而这时的来俊臣已经是从四品的司仆少卿了。
世易时移,如今的来俊臣要整治已经失宠的李昭德可谓不费吹灰之力。李昭德被诬谋反,下狱待死——武则天仿佛已经对这位昔日的宠臣完全失去了耐心。
在这样一场权力大调整中,来俊臣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背靠着武则天这棵大树好乘凉,谁又敢动他?谁又动得了他?现在别说是李氏宗族的那些人他看不上眼,就算是武氏诸王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他也没有放在眼里。
武则天知道来俊臣的胡闹行为,可她从未阻止过。水至清则无鱼,她希望自己的朝堂能保持这种政治生态上的平衡,这样她才容易控制。身为帝国的一把手,却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能信任,就算是赢得全世界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