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官仪事件引发的血案(第4/8页)
当高宗皇帝当面说出废后的决定,上官仪的内心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是铲除武后的绝好机会;忧的是如果不成,将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高宗的一再催促之下,不容上官仪再做细想,他只好附和道:“皇后太放肆,翻遍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个,早晚是祸害,请——废之!”
上官仪一字一顿地讲完这几句话,已经汗流浃背了。
“那就请爱卿代为拟诏!”高宗道。
作为臣子,上官仪别无选择,他双手颤抖着取过纸笔。他迟迟没有落笔,作为政治家,突然单独被皇帝在如此机密的情况下召见,并当场逼迫他起草事关重大的废后诏书。他的明敏给他带来了内心深切的恐慌与极度的不安,皇后会不会知道?过了许久,上官仪才零零落落地写下几行字。
武后的情报网无孔不入,这天傍晚,她正在蓬莱宫中散步,一名太监气喘吁吁地从门外跑了进来。当他将高宗意欲废后之事告知武后时,她起先还不大相信。类似的禀报接踵而至。
武后站在花园的篱畔,看着渐渐西沉的落日,如梦初醒。她突然意识到,一件重大的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高宗皇帝居然背着自己密谋废后,这大大刺伤了武后的自尊心,同时,也使武后感到了极大的震慑:倘若不是情报及时,说不定明天一觉醒来,自己早已成了冷宫的阶下囚……
武后赶到高宗寝宫的时候,上官仪还没离去,桌上那封起草完毕的诏书墨迹尚未干。武后根本没有理会高宗和上官仪,她一言不发地拿起诏书,匆匆看过内容,嘴角闪出一丝苦笑。然后将诏书撕得粉碎,狠狠地丢在地上,接着她闭上双眼,开始大声地喘息。
高宗李治尽管一直在担心这件事可能泄密,但没有想到消息会传得如此之快,当武后满面怒容地出现在他面前时,高宗李治的脑中一片空白,只感到头晕目眩,差一点跌倒。
上官仪直接匍匐在地,面若死灰,不知如何进退。
武后缓缓转过身来,将目光投向高宗皇帝。因愤怒而颤抖的红唇,几乎要喷出火焰。她半天没有说话,指着地上的那团废纸,语调平静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宗慌忙地避让着武后投来的犀利的眼神,他不知如何应对。
武后抓住高宗皇帝的衣襟,眼中含泪,步步逼近。她言道:“陛下近年来龙体欠安,我一直将帮助陛下处理朝廷政务看成自己的职责。几个月来,我寝食难安,兢兢业业地效奉朝廷和皇上,妾身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陛下的圣德能够光扬天下,现海内升平,国运昌隆。边疆番夷,莫不臣服,举国百姓,莫不安居乐业,可是陛下却听信小人谗言,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来,这难道就是我的忠诚劳碌应得的报偿吗?”
武后的话句句在理,让高宗在恐惧与羞涩之下,结结巴巴地无以言对。半天才辩解一句话:“你和那个郭道士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后打断了高宗的话,温言说道:“蓬莱新宫修立之初,臣命人将宫中邪异之气驱除,使圣上的新居祥瑞吉安,难道也有错吗?”
武后一连串的诘问使高宗李治面有愧色,而上官仪早就惊呆了,他跪在地上像一尊石像,丝毫不敢动弹。
高宗皇帝看了上官仪一眼,辩解道:“这不是我的主意,废后之事都是他提出来的……”
说到这里,武后走到高宗身边,掏出手帕帮他擦去脸上的汗水,犹若一个母亲在照料自己的孩子似的。然后用幽怨地语气说道:“陛下,既为天子,也该有个天子的样子。不管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你自己。”
随后,武后就返回了蓬莱宫。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没有看一眼跪在旁边兀自发抖的上官仪。
皇帝也是凡人,怕老婆也是正常的,可是作为皇帝的高宗轻易就将自己的重臣出卖了,这种做法虽然暖了武后的心,却寒了朝臣们的心。两口子的事,却把大臣拿出来当挡箭牌。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小两口打架是玩的,月亮出来是圆的。”高宗和武后这边没事逗着玩,却在上官仪那边玩出火。上官仪做梦也不会料到,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说翻供就翻供,一点职业操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