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露声色的棋手才最可怕(第5/5页)
随着元老大臣的下台和新生力量的补充,皇帝面对的将再不是贵族,而是一般官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距离拉大了,皇权的伸张有了充分的余地。所以说,由废王立武引起的变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意味着支持武后的人上台,反对武后的人下台,还意味着整个社会势力的重新洗牌。
武后在剿灭长孙集团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跳到前台,她只是在使用一双“隐形之手”。我们只能看见结果的不断出现,却始终看不清它的动作。
整个永徽年间,长孙集团垄断了全部相位和绝大部分中层职位,以“朋党”而论,其势力之大堪称惊人。相权绝对压倒皇权的现象,也很惊人,以至于在房遗爱谋反一案中,高宗向大臣泣求免叔叔和兄长一死都不能如愿。
然而,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起,长孙集团开始迭遭打击,时间才过去两年多,就宣告全盘覆灭。任何人,看到这样的进程、这样的战果,都不能不佩服在帷幕最深处的那位最高决策者。这样一双效率惊人的“隐形之手”,不可能是许敬宗、李义府这类躁进之徒能胜任的,也不可能是高宗这个有些庸懦的皇帝能完成的。
那个在幕后不露声色的棋手,只能是武则天。这盘棋,别人下不了。
在打击行动开始之初,权力斗争的台面上实际只有两个人在表演,许敬宗和李义府。
两个人面对的是四位现任宰相(长孙无忌、韩瑗、来济、于志宁)和两位前宰相(褚遂良、柳奭),实力和经验都不成比例。尽管在两人背后有高宗皇帝的支持,但高宗从来就没有表现出他性格中刚毅果决,凭着这样的君臣三人组,根本无法撼动长孙无忌这棵老树。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李义府又因恃宠枉法被贬,公开舞台上只剩下许敬宗在唱独角戏。但是剿灭行动却没有因此而迟滞,反而更加迅速、凶猛。可见,帷幕后面那个人,只能是武后。
在与长孙无忌的决战中,武后没有一次走到前台来。所有的“指使”“操纵”“授意”等说法,都只能是似是而非的推测。权力斗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无形胜有形。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法,武后手上居然没沾上一滴血。坐在皇后座位上的她,已经是个成熟的女政治家了。
从历史的细部来看,这是个绝大的冤案。高宗、武后起用小人,以阴谋手段诛灭大臣,助长了一班小人的谄媚竞进之风。但是从历史的宏观看,推翻贞观老班底,打破门阀垄断,又是开创新体制的前提条件。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世事为什么不可以翻转一下?汉以后,就一直没有长久且稳定的大一统皇朝。在恢复了稳定后,好的执政者,就应有所作为。以贞观一朝的努力,只是恢复到了隋末变乱之前。一个肇始不久的皇朝,当然不应仅止于此。
长孙集团不愿意想这些,那就注定了有人要请他们提前退场。历史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出来清场的,会是一个女人。武后在此次权力斗争中,假手他人排除异己,自己仍能保持良好形象,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和灵活的技巧,不过只是初试啼声,往后的日子才是她大展身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