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子冤家(第5/9页)
婆媳关系很紧张,身边的人就劝皇后,你还得跟老太婆搞好关系啊,否则将来吃不了兜着走。没想到,皇后倒是底气十足:“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一个小女生,说出这么大义凛然的话,现在的90后是该好好学习。话说回头,这皇后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她也不看看,连肃顺的尸体都踏在这个西太后的脚下。再想想看,人家慈禧可是偏房出身,这本是她的心病,你这么说她她受得了吗?
得罪慈禧,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皇后很快就尝到苦果了。同治生病了,慈禧不准皇后去看他,然后大骂皇后是个妖妇,没有夫妻之情,连皇帝生病了都不去看。同治弥留之前,皇后痛哭流涕地去看他,还为同治擦血,慈禧大骂她是妖妇,到了这地步还狐媚惑主,是不是想把皇帝给害死啊?
有一天,皇后实在受不了,偷偷去探视同治,两人说了些悄悄话。阿鲁特氏向同治诉苦,同治安慰她说:“你先忍耐下吧,将来肯定会有出头之日的。”
没想到这话传到慈禧那里,慈禧立即赶到皇后面前,对她破口大骂。皇后气不过,当面顶撞了一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给媳妇点面子。”
慈禧一听这话,更加冒火,动不动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这不是明摆着鄙视我吗?慈禧一怒之下,直接揪住皇后的头发,把她拖出来,大刑伺候。同治听说这事,吓晕过去,慈禧怕同治反应过头,这才停止对皇后动刑。
慈禧要求宗人府的老大惇勤亲王奕誴废掉皇后,奕誴回答说:“要废皇后没这么简单,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人不能废大清门而入之人,所以奴才不敢遵命。”
听到这话,慈禧都快疯了,没办法,只能忍。
有同治和那帮拥护皇帝的人在,慈禧处处感到深受制掣,所以她要不遗余力地阻挠同治掌权。而大臣们纷纷以康雍乾的祖制为由,要求慈禧撤去帘子,放权归政。
1873年2月23日,同治皇帝终于举行了亲政大典。为了摆脱垂帘听政的阴影,同治将办公地点从养心殿移到乾清宫,在那里单独召见大臣,独立裁决军政大事。
同治跟他的列祖列宗们一样,刚登基都想有所作为。同治认为,只要自己把心血都放在国事上,慈禧一定会认同自己的。他虽然不喜欢这个亲娘,但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哪个亲娘不希望儿子好呢?
慈禧是这样想的吗?根本不是,慈禧非常迷恋权力,所谓归政其实是说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慈禧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同治励精图治,他希望同治还像以前那样,吃喝嫖赌,即使要处理国事,也得事事请示自己,继续让自己垂帘听政,只不过这次帘子要垂得更深。
和慈禧相比,同治还太嫩了,厚黑学远远不够。如果同治再成熟一点的话,就应该做做样子,每天向慈禧汇报政事。可惜他完全无视慈禧,只不过把岁贡银从十万两提升到十八万两。没过多久,慈禧便忍无可忍了。
她随便找了个借口,把同治叫来,臭骂一顿。同治莫名其妙被老太婆骂,自然很不爽,心里十分厌恶慈禧,但慑于她是自己的母亲,不好发作。
看同治不敢抗辩,慈禧的气焰更加嚣张了,明目张胆要求干预政事。母子俩又斗了起来,慈禧要干政,同治坚持要独立裁决。同治忽然有种感觉,这个女人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一条缠绕在自己权柄之上的毒蛇。
同治很想将她支开,但如何支开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机会总算是来了,同治从太监口中得知,慈禧想重修圆明园,把那里当成修养身性的地方。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时候,慈禧就想动用国库的钱修筑圆明园,当时清军刚好平定捻军起义,慈禧觉得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了。这个提议遭到了恭亲王奕强烈的反对,自此以后,慈禧知道,重修圆明园不得人心,不敢再公开提倡此事。
不过人的本性是改变不了,虽然没有重修圆明园,后来慈禧还是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直接导致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
此时,同治探知慈禧想重修圆明园,想到终于可以送走瘟神,全心理政了,他很高兴。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决定,慈禧是一个极爱享受的女人,现在同治修园,既可以了却自己的心愿,又不用自己承担骂名。如果能在圆明园里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不干政就不干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