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子冤家(第3/9页)
同治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太监鬼混,不喜欢读书,上课的时候调皮捣蛋,眼里毫无师长。这些老师谁都不敢教训他,清朝主子与奴才等级分明,老师再有学问也是奴才,奴才怎么能打主子呢?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像张居正那么牛气。
在这些老师之中,同治最喜欢的是翁同龢,不光因为翁同龢年轻,只有三十多岁,更因为这个老师讲课比较生动,能够讲出引人入胜的道理。翁同龢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他每天都准时上课,准时下课,无论寒暑,从不间断,除非生了大病。
而且翁同龢这个人很正直,有什么说什么,就是对慈禧也不例外。像这样的老师,想不尊重都难。
好老师不一定能教出好学生,同治小时候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个也不能怪他,宫里规矩太多,而他又缺乏母爱,难免需要一些发泄。同治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摔跤,及至年长,对男女之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皇帝要泡妞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同治身在皇宫里,对宫女兴趣不大,倒是喜欢逛民间的花街柳巷。生活极不俭点。
母子博弈
这慈禧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啊,说一不二、唯我独尊。同治虽然是她的儿子,好歹也是个皇帝,甭说是皇帝,就是任何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要挣脱家长的控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挣脱家长的控治,就意味着在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受挫。
慈禧是一个相当自私的女人,这一点大家不用怀疑。所以她看到同治越没出息,她就越高兴,这意味着她能够长久地把持政权。但同治迟早都是要长大的,政权迟早都是要放手,慈禧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她希望尽量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知道,早期慈禧身边有一个红得发紫的太监叫安德海。有传言说,这个安德海虽然是个太监,但并不是货真价实的太监,只能算是半个太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安德海净身之时并没有“连根铲除”,而是留了半截。咸丰去世之后,慈禧孤枕难眠,又看到同治天天巫山云雨,难免心里越发痒痒,于是就跟安德海搞在一起。
安德海由此成为清朝第一个弄权的太监,朝廷大事要想在慈禧那儿通过,首先得在安德海这里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安德海的控制欲望越来越强,收取的贿赂也越来越多。
如果说在嘉庆、道光、咸丰的手中朝政衰败的话,那么在慈禧手中,朝政已经开始腐化阴暗了。
同治虽然顽劣,也不是傻瓜。他非常痛恨安德海,很小的时候就痛恨,他知道这个阉人不但跟自己的母亲走得近,而且还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这个安德海也确实过分,他不光弄权,还在慈禧的面前教训同治。太监教训皇帝,这皇帝长大后如果不杀了他倒是怪事了。
同治十四岁时,慈禧开始为他操办婚事。皇上结婚意味着啥,意味着他长大了,虽然慈禧暂时还不想让他亲政,但这一天正在逼近。
安德海还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逼近了,那些日子以来同治绞尽脑汁设计捕杀安德海。他首先要做的是搜集安德海的罪证,这个不难做到,安德海仗着慈禧这棵大树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留下了太多的犯罪证据。最关键的是如何过慈禧这关,要杀安德海,慈禧如果不同意就会很难办,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慈禧肯定是不同意的。
同治从外围开始做工作,他首先把安德海的不法行为告诉王公贵族和军机大臣们,大臣们也早就看安德海不惯,只是碍于慈禧的面,不便杀他。要杀这样一个人,必须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有一次,安德海奉慈禧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江南采购服装。同治得到这个消息,紧急联系慈安太后,告诉她,只要安德海出京城,立即将他斩首。慈安知道安德海与慈禧苟且之事,所以力挺同治。慈安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个密折,让他见机行事,一有机会立即除掉安德海。
根据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更不可以勾结外官。安德海虽然是奉慈禧之命出京,但是也应该低调,可惜他完全不懂这个道理,他一出京就场面吓人,好像要告诉全天下的人他就是太后身边的红人,甚至是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