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4/15页)
就写诗水平来说,洪大全这个人比洪秀全还是强很多的,不过命不好,也只能“壮怀问天公”了。
蓑衣渡大劫
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四处流窜,一时没有明确目标。
在运动战中,太平军多次击败清军,最后,杨秀清决定攻打桂林。桂林比永安更大,更坚固,守军也更多。如何拿下桂林,这是摆在太平天国决策层面前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家普遍认为强攻是万万不行的。
为什么不行呢?我们来看看吧,桂林城有一千三百四十个垛口,这里解释一下垛口,看过长城的朋友都知道,长城上端铸成凹凸的形状,凹处就是垛口。垛口既可以用来瞭望,也可以用来射击。桂林城有十座城楼,二十二尊炮台,城周长十二里。
上次攻永安,罗大纲功劳最大。这次大家自然指望他能再想出一条妙计,罗大纲熟读《三国演义》,忽然想起诸葛亮智取南郡的故事。罗大纲决定带着几百个兄弟,假装成向荣的军队,只需找个跟向荣长得像的人冒充就行。罗大纲等人来到城楼前,说是向荣的军队来,请城里的人开门。
听说向荣的军队到了,早已到了城里的向荣非常好奇,亲自来到城楼上。向荣嘲讽地对下面说:“你好啊,向荣!”
罗大纲狼狈不堪,灰头土脸地跑了回去。随后,太平军派奸细入城,向荣早已做好了防备,加强戒备,搜捕出来十多名奸细。
黔驴技穷。太平军只好强攻,强攻的下场很惨,所有攻城士兵都被歼灭。攻城讨不到好处,太平军只好撤退几里,形成相持的局面。就在这时,乌兰泰的援兵赶到桂林。杨秀清正好满头是火,直接围住乌兰泰,将乌兰泰打得大败,乌兰泰逃跑时被一炮轰死。火器专家死于火器,也算是善始善终。
随后,清军各路援兵纷纷来到桂林,城内守军配合援军出城袭击敌人。两军交战二十四次,清军失败得多,赢得少。太平军虽然攻城不下,但野战激发起了战斗的信心。接下来,太平军用尽办法也不能攻下桂林城。最后只好放弃这根难啃的骨头,这时已经是咸丰二年(1952年)四月了。
四月十五日,太平军抵达全州。太平军无意攻打全州,只想快点过去,全州官兵也不阻拦他们,双方心照不宣似的。太平军的人马就在全州官兵的眼皮底下过去,没想到队伍的后面有一个黄轿子。一个炮兵看到,知道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如果轰死这个人就发达了,炮兵忍耐不住,一炮轰过去。这炮兵还真行,打中了目标,将轿中人轰得半死不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太平天国的萧何冯云山。
这个炮兵惹下大祸了。已经走过去的太平军纷纷掉转回头,以满腔的愤恨拿下全州城,将全州官兵杀得一干二净。
太平军意外得到全州城,好整以暇,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吧!在全州期间,许多天地会会众前来投顺,杨秀清还命人打造两百艘船,准备渡江作战用。
全州只是一个小城,战略意义不大。太平天国的真正目标是长沙,在进入湖南境内之前,必须经过一个叫蓑衣渡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险要的水域地带,这里大树参天,处处是荆棘和灌木,东面是高山,西面是沙滩。所以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布下伏兵最容易全歼敌人。
只要能越过蓑衣渡,太平军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湖南境内。但太平军能这么幸运吗?要知道团练鼻祖江忠源就是湖南人,此人是个兵家好手,能不知道扼住蓑衣渡吗?
果然,江忠源看太平军想涌进自己的家乡,立即到处活动。可惜,其他人不把江忠源当回事,眼看无人理自己,江忠源只好自己训练乡勇。经过训练,江忠源手中已经有一千乡勇。他带着乡勇来到蓑衣渡,二话不说,大家抄起斧头,把一些大树古树砍倒,扔进水里,顺便说一下,江忠源这么做是绝对违背环保精神的,如果不是出于战争时期特殊需要,我们绝对不能提倡这种行为。
江忠源将一些大树钉在河底,再把树干树枝扔进水里,阻断水流。不过,江忠源兵太少了,能不能阻住太平军他也毫无把握。他几次请求其他将领调兵支援自己,这些人都跟他玩太极,谁也不想断送手中的那点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