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白莲教风云(第4/5页)

当困境到来时,起义军并没有齐心合力,共渡难关,反而互相责备,有人甚至说:“我们四川的事情湖北人搅和个啥,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这种言论无疑是针对王聪儿的,王聪儿可以受得了这个气,湖北的起义军可受不了,离乡背井可不是为了找气受,既然在这里受气,不如回到老家继续革命事业!

王聪儿也觉得继续在四川待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起义军分裂是迟早的事情,干脆打回家乡,再闯出一片天,方显巾帼本色。

出来闯不容易,要回去更不容易。首先是回去的路上布满清兵,为了分散清兵,王聪儿还是采取了之前的迂回策略。到达归州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王聪儿和姚之富率领,进攻兴山,抵达宝康和南漳,再回到襄阳;一路由王廷诏率领,由东攻远安、当阳,最后两军会师。

其中,夔州是起义军回湖北的必经之路。王聪儿打算先占领白帝城,没想到清军已提前在夔州和白帝城布下重兵。清军自以为万无一失,但王聪儿率领义军突然袭击清军的营地,清军立即还击。这时,埋伏好的四五千起义军冲出来,两军交火,一直斗到晚上,起义军暂时撤退。

到了半夜三更之时,起义军突然偷袭清军大营,直到清军援兵到来,起义军才撤退。

回到驻地之后,王聪儿决定改变打法,不分昼夜轮流对清军进行骚扰。两个昼夜之后,终于冲破关卡。随后,王聪儿率军往归州和巴东进发。嘉庆连忙让官兵在中途进行围截,清军统帅明亮匆匆赶到巴东,被王廷诏的部队迷惑,结果与王廷诏激战。

王聪儿正好率领两万主力军队前往兴山、保康、南漳。当明亮发现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后,已经没法追上王聪儿了。王聪儿本想经由宜城、钟祥前往襄樊,然而中途清军关卡重重,只好放弃这个计划,率领部队进入湖北西北山区地带。

很快,王聪儿就意识到湖北是待不下去的,决定进入陕西南部。前往陕西的路上,起义军在长坪与清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击毙了清军护军统领惠伦。这次胜利给予处于低潮的起义军很大的鼓舞,然而这也是最后的胜利。

此时,正有几万清军和不计其数的乡勇从各个方向涌来。王聪儿的起义军退到湖北郧西三岔河后,已经无路可退。

三岔河地势非常险峻,到处是悬崖峭壁和苍天古树,固然适合防守,但更适合围住。王聪儿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她二十二岁生命走向终点的地方。

王聪儿本打算且战且退,进入陕西,然后再回到四川。可惜,她的气数已尽,冲不出这凶险的地方。三岔河里布满清军,到处是炮声,在清军强大的火力面前,王聪儿没有恐惧,当她知道没有可能逃出此地后,从容选择自杀。她带着几十名女兵跳崖,姚之富也跟随她的脚步,场面悲壮慷慨,催人泪下。

造反真是一项悲催的事业。

德楞泰立即派人到山下寻找王聪儿和姚之富的尸体,割下他们的人头,送到京城邀功。王聪儿虽然失败了,但是给了清廷心脏沉重的一击。

杀了王聪儿,还有后来人

王聪儿牺牲以后,她英勇壮烈的形象反而激起了其他起义军更加强烈的反抗。

襄阳起义军的余部在高均德和李全的率领下,和德楞泰、明亮在陕西展开了激战,起义军打着“为王聪儿报仇”的口号,英勇杀敌,多次击败清军。

嘉庆三年(1798年)六月,湖北蒲圻和崇阳的白莲教众听到王聪儿牺牲的消息,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王聪儿报仇。木工出身的王天万在蒲圻发动了八百人,接着又在崇阳召集了一千人,自称都督应劫大元帅,号召大家起义。

王聪儿虽然被清廷剿杀了,但是起义的火势反而更加旺盛。各地起义军在王聪儿牺牲后又坚持战斗了八年,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五月十九日,起义军最后一个元帅王世贵倒下。

在这些起义中,有四次值得一提的大战役。

首先是大鹏寨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嘉庆三年(1798年)九月,战斗开始后不久,罗其清和李全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四川营山县的军事重地大鹏寨。起义军得到了大量的粮食,接着又修起了坚固的堡垒。清军纠集了四路大军围攻大鹏寨,双方相持了三个多月。期间清军多次强攻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清军又采用老办法,召集当地乡勇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