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雍正暴毙之谜(第5/6页)

雍正二年,山东巡抚黄炳进献荔枝酒四箱,雍正在密折上批道:“像这样的东西不能多献,朕从来不善饮酒,原本就是用来赏赐给别人的。”

至于好色,雍正更是不承认:“朕自幼就不好色,当皇帝以后宫人少得可怜,朕常常自问:天下有几个像朕这样不好色的人。”

这是雍正单方面的说法,当然不可尽信。在朝鲜的《承政院日记》中,记载有朝鲜君臣的对话,里面谈到雍正的好色问题。朝鲜的臣子说:“雍正沉溺女色,病入膏肓,身体自腰以下已经很长时间不能动了,年纪都快六十了,看来是死定了。”根据朝鲜官员的看法,雍正六年以后,国家安定,雍正逐渐腐化堕落。朝鲜的记载只能当做参考,也不能当成直接的证据。

雍正并非死于酒色,不幸的是,恰恰死于自己所宠信的道士手中。

当时很多人希望雍正早点死,不过现在我们知道,雍正死得早对大清是一种损失,甚至对中国都是一个损失。如果他活到父亲康熙那岁数,历史会是什么样呢?如果他活到儿子乾隆那岁月,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历史将要发生变化,清帝国的根基可能会更稳固一些。

道家的真谛确实有延年益寿的作用,雍正倾心道家本来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真按照紫阳真人的思想去做,估计也不会早死。因为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说的金丹,其实不是指外丹,而是指内丹,内丹是通过修炼精气神,在体内形成的。在《悟真篇》中,紫阳真人明确指出外丹为旁门左道。

雍正八年,四川巡抚宪德给雍正发了一道密折,在四川成都仁寿县,有一个叫龚伦的人,活了九十多岁,善于养生,八十六岁时还让小妾生了孩子,龚伦精通岐黄之术,有龚仙人之称。雍正让宪德去拜访这个人,要好好对待这个人,然后快速把他送到京城。宪德后来奏称,这个人生于崇祯时,在雍正六年时就已经去世。雍正听说他去世,觉得非常可惜,但仍不甘心,问宪德:“他的儿子中有没有懂得父亲养生之道的,必须优待他们,然后婉转跟他们说,才能得到实话。”

可惜,龚伦的儿子没有得到真传,或者得到了,怕出什么差错,没人敢担这个责任。宪德没法,只好又给雍正推荐了一个王道士,没想到这个王道士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后来被雍正撵走。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雍正当年求长寿之急切,也由此可以判断出他当时的健康状况一定不太好。

后来李卫推荐了贾士芳,没想到雍正最后斩了贾士芳。贾士芳死后,据说圆明园里阴魂不散。雍正不得不请龙虎山的道士娄近垣来驱鬼,娄近垣由此获得宠信。

贾士芳死后,雍正不但没有怀疑道士,道教活动反而更加频繁。在皇宫里,钦安殿是专门从事道教活动的,此外,雍正还让道士们在太和殿和乾清宫等主要宫殿里放上神板,还在寝宫养心殿里设置斗坛。为了做法事,雍正一次就让苏州织造为道士们做丝缎法衣六十件。

雍正最宠信的还是后来南派的张太虚与王定乾两个道士。

雍正炼丹,这是绝密事件,你在正史是找不到记载的。但是,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内务府账本《活计档》中,记载圆明园东南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主持下,先后运进四千斤煤炭,然后用铅汞为雍正炼丹。

丹炉一打开,就没有再停止。根据档案记载,在雍正最后五年,平均每个月往圆明园运送炼丹的物品至少有两三次,总共有煤192吨,木炭42吨,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物,并有大量的杉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这些物品,都是炼丹必需品。

娄近垣虽然是个道士,思想却非常世俗,有许多王公大臣问他养生之道,他回答说:“王公们锦衣玉食,就已经是神仙了。”由此可以看出,娄近垣这个人不简单,不完全是个修道的道士,雍正很宠信他,赏给他一万七千两银子,拨款大修龙虎山上道教宫殿。雍正暴毙后,娄近垣回到了道观,再也没有受到新皇帝的青睐,年八十终老于龙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