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雍正暴毙之谜(第3/6页)

尽管从雍正的元配皇后死了后,后宫四年的时间没有皇后。但后宫无主在历史上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连皇后都没册立。就拿雍正的父亲康熙来说,元配赫舍里氏死后他就不想再立皇后,几年后迫于孝庄的压力才封钮祜禄氏为皇后,钮祜禄氏死后,康熙四十多年里没有立皇后。

历史没有竺香玉这个人的资料,霍氏便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乾隆身上,根据霍氏的说法,像乾隆这样的皇帝,想抹去一个人的历史轻而易举。但事实上,即使贵为帝王,也不能随意抹去历史。中国史官有一个传统,客观书写。皇帝可以在政治上专制独裁,但是不能让史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篡改删除历史,即使要篡改历史,也得悄悄地有技术地进行,不可能粗暴地把历史直接删了。再说了,如果竺香玉是雍正的皇后,那等于是乾隆的皇太后,他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皇后,也不能不尊重父亲的老婆啊!

在霍书中,还有一个惊人的推测。雍正的妃嫔刘氏在雍正当皇子时就封为贵人,生不出一男半女,到雍正十一年时突然生育皇子弘瞻,霍氏推测弘瞻很可能是香玉所生,香玉出家为尼后,将弘瞻托付给刘氏抚养。乾隆九年,谋杀案暴露,香玉自杀,乾隆便将弘瞻记到刘氏门下。

其实,女人婚后十多年生孩子很正常,尤其是在皇宫里更正常,皇帝的妃子太多,某个人要想经常被临幸,概率很小,临幸那么几次,不怀孕的概率很大。而且,清廷里皇子出生后有严格的程序登记的。

所以说,整个什么竺香玉都是捏造,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真被雍正封为皇后,即使乾隆有本事把她的资料全部抹去。乾隆也没本事抹去野史和外国的记载,尤其是朝鲜官方的记载。有人可能说,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乾隆可能指示朝鲜方面删除这个皇后的资料。乾隆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这种话他是没可能说出口的,因为这有失国体。就算他能说出口,朝鲜也没遵守的必要。在《李朝实录》中充斥着大量的对清廷不敬的记录,仿佛有意看清廷笑话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朝鲜的国名还是朱元璋题的,自始至终不忘明朝,《李朝实录》记载康熙五十年后,骄奢淫逸,举措颠倒;还记载雍正沉溺淫色,下半身很长时间不能动弹。朝鲜的史书不受清廷检查,如果竺香玉确实存在,没必要隐瞒。

从人情这个角度来看,曹雪芹谋杀雍正也说不通。曹雪芹可能对雍正不满,但根本谈不上恨之入骨。雍正抄家是全国范围的,并不是针对曹雪芹一家,也不是报私怨,而是因为曹家有亏空。连雍正的兄弟们为了填补亏空都把家里的东西摆到大街上去卖,曹雪芹还有什么理由对雍正恨之入骨。

雍正在抄曹雪芹家时,发现他家已经没多少钱了,雍正听了还颇为同情。让他们一家进京,安排房子给他们住。七年,雍正自掏腰包为曹頫补足亏空,还允许曹雪芹到曹家去读书。所以,在抄家这块,曹雪芹不应该对雍正有深仇大恨,除非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就算真有竺香玉这个人,根据霍氏的说法,雍正夺走了曹雪芹心爱的人,貌似曹雪芹有理由恨雍正了。首先,宫廷选秀可不等于雍正夺走竺香玉,霍氏把选秀和抢占民女混为一谈。而且香玉之所以进宫还是曹頫安排,曹雪芹要恨首先恨他叔父,曹頫的目的是东山再起。想必,香玉在进宫之前也明白自己的任务:得到皇上的宠爱,让曹家再次富贵。如果说雍正封她为皇后,可谓恩宠至极,曹雪芹和香玉都没有任何理由恨他,你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不感谢皇帝,居然想谋杀了他,这……

如果霍书的描写是真实的话,那么雍正简直是一个冤大头,他对香玉情深义重,封她为皇后,对她百依百顺,香玉却给他戴绿帽子,最后还和奸夫一起毒死他。

退一万步来说,雍正确实死于情杀,乾隆能不过问吗?就算是一个县城里死了一个小民,也要验尸。一旦追查起来,很容易就能发现凶手,从乾隆驱逐道士的行为来看,他也知道父亲确实是死于丹药中毒,如果香玉有嫌疑,只怕难以逃脱罪责。九年之后,乾隆才查出实情,结果当做贼案草草了结。事态平息后,曹雪芹又回到香山住,这实在太荒谬了。害死皇考这种事在一代雄主乾隆这里竟能这么草率,想想乾隆是怎么对待曾静和张熙吧,那两人还只不过是诋毁雍正,结果雍正也释放了他们,乾隆还是把他们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