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顺治亲政(第7/7页)
如果说孝庄要阻止顺治的话,是绝对有能力做到的,不光是因为孝庄有这个权力,而且也因为顺治这个做法不合圣人之道。再加上废后势必影响大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也不应该废后。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孝庄只要站出来,就可以把这件事叫停。
可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妥协。也许她太了解这个儿子,也许她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想当年,多尔衮入关的时候,顺治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在多尔衮面前毫无安全感,皇位随时可能被人取代。多尔衮死后,儿子终于亲政。这几年,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国政,已经有了人君的气象。他迫切地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废后这事情挫了他的锐气,那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要紧的是会降低皇帝的威信。这跟垂帘听政就没什么分别了,以后皇上还怎么治理国家,发号施令?
为了成全顺治的威权,孝庄再一次作出牺牲,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孩子,别痛苦了,为了大清江山,别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女人只能在背后支持男人,哪怕受伤也无怨无悔。孝庄主动出面,说服了以议政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同意顺治帝废后。
孝庄这么做,等于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国皇帝顺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不得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大清国的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顺治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日渐淡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伤害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