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的洋务派(第5/5页)
1875年4月,左宗棠回奏了一篇5000余字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详细论述了国防形势,提出海防、塞防并重观点,对于新疆,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因此他指出,“若此时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因此主张“乌垣南之巴里坤、哈密,北之塔尔巴哈台各路,均应增置重兵,以张犄角,精选良将,兴办兵屯、民屯,招徕客、土,以实边塞”,“至规复乌鲁木齐,非剿抚兼施不可,非粮运兼筹不可。”不仅如此,左宗棠还在奏折中分析了新疆的人文、地理、粮运及征讨策略等。211
“所见甚是”!212于是64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将肃州行营前移到哈密地区,用兵车拉着棺材,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一年以后,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1年夏,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
1884年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组成“恪靖援台军”,发出了“渡海杀贼”的动员令,东渡台湾。
1885年6月9日,《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左宗棠领衔反对,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213。
然而不久(9月5日)病故于福州。跟孔子一样,活了73岁。
对于左宗棠,历史评价甚高,晚清有左宗棠,乃朝廷一大幸事,但只可惜他只是一地方大员,而不能主管全国政事,搞不过小他11岁的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