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 在科学和宣传之间(第5/11页)
熊:同一帮人马,两块牌子?
何:不!中央宣传部的人可到文委兼职,而文委的人,却多为新参加工作的非党同志,并非中央宣传部的人员。在赵沨的眼中,他们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何祚庥是参加革命较早的地下党员,又懂得一些科学知识,所以大事小事都交给我去干。
熊:1951年7月您到中宣部报到时,科学卫生处还没有成立吧?
何:对。我当时是到理论宣传处上班。该处负责人于光远让我多关心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尤其是自然辩证法。我是学物理出身的,他让我从天文学看起,学习地理、生物、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当时于光远正在着手翻译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有时也请我们帮忙查一点资料,做一些校对等。
熊:你们在理论宣传处工作时,负责联系中国科学院吗?
何:没怎么联系科学院,但于光远跟科学院有一点私人关系。
熊:当时中宣部内有没有别的处负责联系科学院呢?
何:没有。
熊:那后来为什么要成立科学卫生处呢?
何:很简单,觉得需要有人管这方面的工作了。那时文委领导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科学院等好几个单位。主任郭沫若,副主任陆定一,实际管事的是陆定一。虽然文委里面有一些管理机构,但它们都属于政府部门。当时觉得需要从党的角度来管科学、卫生工作,陆定一就在中宣部内成立了科学卫生处,帮他来管这些机构。我到中宣部后看到过一个内部文件,讲的是刘少奇带了一个很大的党政代表团到联共中央去学习。里面有一大段,是联共中央宣传鼓动部谈他们的经验。
熊:看来,中宣部成立科学卫生处,主要还是跟苏联学习的结果。因为联共中央宣传鼓动部有科学卫生处这样一个机构,所以中国的中央宣传部也要有这个机构。
何:对。“向苏联学习”是后来的口号
,但这种精神早就有了。在宣传部内成立科学卫生处是联共中央的一个重要经验,我们学了过来。我给你一个确切的时间——科学卫生处是1951年12月成立的。负责人不是于光远,而是赵沨。然后赵沨要人,当时很缺人才,他觉得唯一合适的是我,就把我给要去了。
熊:是不是赵沨本人也不太适合?他既不是搞卫生的,也不是搞科学的。新成立科学卫生处,派个音乐家去管,是不是也说明中宣部当时很缺人才?
何:可以这么说。不过赵沨确实是个很能干的人。科学处的基本格局是赵沨奠定的。由于光远来主持科学处是比较晚的事,当中还由秦川、胡绳来管过一段时间,乔木也亲自管过科学处。
也谈丁瓒事件
熊:当时您到科学院,主要跟哪些人联络?
何:跟党组成员。当时由恽子强任科学院党组书记,真正管事的是副书记丁瓒,下面还有汪志华等。赵沨任处长时,科学处跟科学院的关系很密切。由于赵沨是个音乐家,不懂得自然科学,所以很多科学工作都靠科学院做。后来,科学院党组改组,因为有人反映,这五位党员的资历都太浅了。恽子强1947年初才入党。他是恽代英的弟弟,长期在延安工作,可就是不肯入党,直到1947年春天,他感到不能参加党的正式会议,工作起来太不方便,才入了党。所以恽子强不是老党员。
熊:恽子强是老干部、新党员。丁瓒的党龄老一点,可又有历史问题。
何:对。丁瓒是1948年,由邵荃麟介绍重新入的党
。他过去的历史有些含糊,后来就变成一个问题。汪志华是在清华入的党,大概也是在1948年。吴征镒倒是稍微早一点,也在40年代,我不知道具体哪一年,总的来说他是位学者。1952年,院党组在北京的成员就五个:真正从红区来的人就是恽子强;吴征镒、汪志华、关肇直都是白区的;丁瓒也算白区的,且在资历上,人们不认为他是老党员。邵荃麟为什么会介绍丁瓒入党?有个事情你恐怕不知道,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时候,曾请了几位倾向于进步思想的大夫去保卫毛主席健康,其中就包括丁瓒。那个时候生怕蒋介石害毛主席呀,比如说在吃的食物中下毒啊,或者在住所放点放射性物质什么的,他们都考虑过了。所以找到丁瓒去保卫毛主席的健康,那个时候丁瓒还没有重新入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