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七(第3/3页)

潇水曰:秦始皇后来使用《韩非子》作为自己治国的利器,独断专行,导致激化各阶层矛盾,终于秦王朝灭亡。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秦始皇为了维护王权专制,就实行严刑峻法,危害众多人民,再加上私欲膨胀,过度使用民力,终于导致人民不胜其苦,所谓“天下苦秦久矣”,导致“群盗并起”,陈胜吴广这些平民都闹起来了。而且秦始皇把一般官吏也得罪了。秦始皇治吏甚苛,这是受《韩非子》一书影响,以强化人主对于官吏的控制。官吏们被苛刻的条律戕害得够戗,动辄得咎。于是受不了了,官吏们也造反了(如派出所长刘邦、县丞萧何等同志)。如果是只有一个阶层的人造反(比如农民的太平天国),那还可以扑救,但现在是“海内愁怨”,各个阶层都要造反了,再加上六国旧贵族野心勃勃的遗民,一同起来反抗,那就好比连地毯和家具和墙柱都着了火,这样的房子还有救吗?任凭秦军再有怎样的战斗力也是枉然了,不久秦王朝也就被推翻了。

如果采用《吕氏春秋》作为施政纲要的话:限制君权,把一部分权力分给臣子,同时让各阶层精英都有一定参与(所谓公天下),从而缓和各阶层与君权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走大独裁的路子,当不致于逼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普遍造反,秦王朝断然不至于这样短促灭亡。

秦王朝的最终失败,也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家。当初法家思想的产生,是在春期

末期,正值君权丧失,权力下移,卿大夫家族闹独立的时刻。法家强调强化君权,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为了强化君权,法家“明法令、定赏罚”,这是非常进步的,对树立君王权威,促进帝国稳定和发展非常有效的。秦国正是凭着这个走向了胜利。但是,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和极端派人物,在理论上把法家崇君思想推向了极端,秦王政在实践上又把必要的强化君权措施,推展成为极端的皇权独×裁专×制,过分扭曲了法家思想应有的边界,终于发生意想不到的恶果,激化了各阶层与君权之间的普遍矛盾,秦国瞬息灭亡。这有韩非子理论部分误差的一定责任,也有秦始皇走火入魔(偏走极端)以及秦二世胡闹等等的历史偶然。

好在历史善于自我调节,中国最终走向了儒法并用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