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狂飙(第6/12页)
董卓听出来了,皇甫嵩给他讲的是孙子兵法。都是同行人,都是江湖老手,这一套他早烂熟于胸中,还好意思拿出来讲?
皇甫嵩似乎看出董卓心中有气,装作看不见,仍慢慢道出他不急于出兵的缘由:陈仓城虽小,但牢固得很。王国的部队,看上去很强大,他就料到没有个一年半载,是拿不下陈仓的。我们就先等他们打累了,玩腻了,然后再出动,以逸攻劳,他们想不被收拾都难。
皇甫嵩否决了董卓的作战方案,他无话可说,只好搬出板凳,陪着皇甫嵩坐着看戏。
殊不知,这场戏看得董卓心里甚是压抑。他一坐就是冬去春来,前后总共有八十天。
这八十余天的时间,神奇的陈仓城,果然被皇甫嵩说中了,那里犹如铜墙铁壁,而王国的部队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在城外转来跑去,就是找不到进城的突破口。
这时,只见皇甫嵩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对董卓说道:“董将军,现在我们可以出发了。”
皇甫嵩说出发,就出发了?
董卓心里很不舒服。你叫我坐,俺坐了,你叫我出发,俺没那么随便出发。好吧,你之前不是给我上孙子兵法吗,现在我也可以给你上上课。
于是,只见董卓突地站起来,对皇甫嵩说道:“我认为,现在不是追击他们的时候。”
皇甫嵩很严肃地问道:“为什么?”
董卓装出一副胸有兵略的样子,慢悠悠地说道:“兵法曰,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敌,是追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况大众乎。”
没错,孙子兵法是有这么一段话,大约意思就是,不要乱追敌人。野兽急了都要跟人拼命,何况现在政府军追杀的,是一帮亡命之徒。
皇甫嵩一听,笑了。
董卓话语刚落,只见他说道:“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之师,非归从也。敌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末了,他又告诉董卓:如果董将军害怕了,就在后面给我打后援,我自己去追他们就是了。
皇甫嵩说完,就率兵走了。
然而皇甫嵩一走,董卓就后悔了。
皇甫嵩出兵后,势如破竹,一路追杀,斩首敌人万余,造反兵头目王国,也不幸被他干掉。
看着眼前这一切,董卓颜面扫地,想拿刀杀人的心都有了。皇甫嵩,算你狠!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没有品位的话。
在造反兵方面,王国死了,韩遂和马腾还在。接着,韩遂等人又推出新的首领,继续造反。但是,造反兵被皇甫嵩这么一扫,像茄子被秋霜打过一般,全没了生气。面对萎废之势,韩遂无可奈何,不久,他们再起内讧,彼此杀得热火朝天。
一句话,他们遇上皇甫嵩,算是完了。
造反兵完了,董卓也要跟着滚蛋。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他对皇甫嵩,简直都要恨到骨子里去了。
先是刘宏来了一道奏书,说要封董卓为少府。董卓一听,心都凉了。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拜官是假,夺权是真。如果真的接受刘宏的任命,去洛阳城当官,等于是老虎进了笼子,那真的是玩完了。
董卓是一千万个理由,不想走。乱世当前,手握重兵,就好像家里的锅里有米,箱底里压着大把的银子,这种感觉要多踏实就有多踏实,他怎么会愿意走呢?
可是皇帝的任命书都来了,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抗命不从。当然,翻脸也是一项技术,董卓深谙其道,写了一道奏书,送到了洛阳城。
他这样告诉刘宏:感谢陛下皇恩浩荡,拜我为少府。可现在的问题是,我想走,又走不了。您也知道,我的属下都是来湟中的志愿军和羌胡等少数民族,他们知道我要离开他们,拖住我的大腿说,政府不发给他们粮食,也不发给他们俸禄,妻子儿女,还等着米下锅呢。
这帮人,好的时候特别好,烂的时候也特别烂。如果我冒失就走了,担心他们闹事,给政府军带来麻烦,那我就不好交代了。
既然我无法使他们接受命令,那就只好留下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从以上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董卓敢于抗命,估计就是他们的兵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刘宏一个子儿都舍不得出,连粮食都不发给他们,让他把自家的部队,交给政府,这等损私肥公的事,他怎么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