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狂飙(第5/12页)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西南)人,汉朝名士之一。我们知道,后来曹操平定天下时,他热心追随,曹丕登基魏帝时,被拜为相国。
由此可见,这家伙也是一个有想法、有城府、有谋略的人。而他反对王芬的行动,跟曹操一样,论调基本一致。
他们都没有选择参与,理由只有估计如下:王芬人微言轻,不相信他的实力,这是其一;王芬拥立的合肥侯,没有人气,这是其二;即将崩溃的汉朝,可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宏一旦神灵附体,天下诸侯名臣,一旦联合保皇,踩死他们比皇甫嵩踩死张角,可是容易多了。这是其三。
一句话,造反风险多,入行需谨慎。曹操有的是时间,凭什么现在就下手去做那种冒失的投机?
说来说去,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刘宏命大。
此时,王芬拉不到人,已是相当郁闷,孤立的他又听到一件不幸的消息——刘宏取消重返故地的计划了。
最致命的是后面的这条:刘宏下诏,命令王芬解散部队,全体复员,并且到洛阳城来汇报工作。
一股冰寒的不祥之气,由脚生起,直往头上蹿。坏了,计划被泄露了。
真相呢,真的是王芬的计划泄露了?
据说是这样的,当刘宏准备出行时,突然收到太史的一道奏书,说他观察到北方夜半,有一条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夜空。按星象来说,这是北方有人在搞阴谋,准备谋害陛下,所以建议不要前往。
这个事,说得有鼻有眼。但我还是认为,王芬谋杀刘宏的计划,应该是被泄露出去了。然后有关人士,为掩人耳目,拿天象来说事警告刘宏。
王芬也坚信,他的行动肯定是被泄露了。要不然,刘宏不会解散他的部队,还要召他回洛阳汇报工作。
王芬只好选择了逃亡。天下茫茫,君将何往?王芬回到平原,自杀绝世。
三 皇甫嵩重出江湖
王芬死了,我想他在地下肯定痛骂华歆这个乌鸦嘴。可对刘宏来说,他肯定喜欢华歆这样的乌鸦。尽管有乌邪嘴帮助,可汉朝的根本性问题还没办法解决。
主要是,闹事的人不见减少,反见增多,范围波及的地方也越来越广。面对整体失控的态势,法术大师告诉刘宏:据天象显示,洛阳城可能危在旦夕,南北两宫,要发生流血事件,陛下必须作好准备。
洛阳城危险,这种事情都不必看天象。看看路边的死人和每天的军事情报,刘宏大都知道,乱民攻进他的首府,那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不是敌人猛烈,只怪自己无能。
的确无能,连换三个太尉,都没人整出一个办法。但是法术师丑话说在前头了,别人都想不出办法,只能靠自己了。
于是,刘宏征召天下部队,聚集洛阳城,进行浩大的阅兵仪式。他披甲戴盔,骑着战马,自称无上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部队面前走过,口号排山倒海,响彻云霄,好不壮观。
场面看似很强大,其实刘宏心里虚得很,但又不得不装。可装了今天,能装得了明天吗?到时乱军杀进洛阳城,想再装就是死路一条了。
于是,刘宏就拍拍脑袋想,看来要搞定天下乱民,不请那家伙出山是不行的了。
刘宏心里想的那家伙,就是皇甫嵩了。
公元一八八年,十一月。刘宏亲自出马,请皇甫嵩出山,拜他为左将军,并统领前将军董卓部队,两人各率两万人,总共有四万人。
皇甫嵩出山的第一战,就是剿灭围攻陈仓的造反部队。这支造反部队,是汉朝的老相识了,那就是韩遂和马腾的造反兵,他们共同推出的头目,名叫王国。
我们知道,皇甫嵩和董卓,都是凉州人。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两人还是共同效忠一个皇帝,应该是好说话的。这话如果放在谁身上,都是成立的。但是董卓会告诉你,他不信这一套。如果说泪汪汪,那也是被逼急流的眼泪。
比如现在,他就被皇甫嵩逼急了。
董卓和皇甫嵩碰面,他提议,立即赶往陈仓,救援被困之城。皇甫嵩大手一挥,说了一个字:不!
董卓很不屑,皇甫嵩就慢悠悠地给他上课。
他是这样告诉姓董的:兵法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之于九天之下,不足者陷之于九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