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夜之光(第7/10页)
只可惜,眼前这个刘祜,已经得意得忘记了祖训。
许多案例已经证明,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刘祜被人当宠物关在皇宫里,养了十五年,如果说他活得很自信,绝对是胡扯。现在他解放了,终于可以出笼了,为了体现他生存的价值,第一个想的就是扩大影响力。
为了影响力,他就喜欢到处乱跑,先去了东边,也就是所谓的东巡了。
事实上,东巡是一件很好的事。皇帝嘛,要体察民情,必须多出门,才能听到第一手民间疾苦。问题是,他不是一个人出门,而是一大帮人。
一大帮人好像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刘祜所带的这帮人,本质很邪门。汉朝上下,四海之内,全被这帮人折腾乱了。
所谓正邪不两立,何谓正,何谓邪?话语权不在外戚手里,也不在皇族手里,更不在后宫那帮太监和女人手里。
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在靠读书出来做官的那帮人看来,在这个政治江湖上,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士大夫一派。其他门派掌握权力,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经典邪门流派。于是为了江湖利益,士大夫两个重量级别人物挺身而出,准备替皇帝扫除妖孽了。
四 过把瘾就死
要献身于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他们分别是:司徒杨震,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名门之后。
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溯到高祖刘邦开国时。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他被项羽吓跑后,又返回去追,结果还是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
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高官。这个人,就叫杨敞,时为汉朝宰相。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第一,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时多隔年,杨家又出杨震这般宰相级的头号种子,可谓风光无限啊。到了东汉末年,杨家又出了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血雨腥风,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的时候,就执迷于读书,且一口气读到了五十岁,混到了一个学术界的泰斗级名称——关西孔子杨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一是学问高,二是门徒多。由此可见,这个杨伯起被称为关西孔子,至少他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团的。
但是,孔子读书时,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伯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副定力很足的样子。
自古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有人曾劝过杨震出去做官,他就是不为所动。难道杨伯起心中真的已经绝了做官的念头,不随波逐流了吗?
事实上,不是杨震不喜欢做官,他是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识货的伯乐。
当年,姜太公八十岁才等到了识货的人,他才五十岁,只要命够长,他还可以等三十年,急什么。
杨震不急,可有人急。就在他五十岁这年,等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与知己。谁也没想到,他的伯乐竟然就是被羌人搞得没勇气,被虞诩搞得没脾气,灰溜溜地请辞了大将军的邓骘。
邓骘拉杨震出道时,先是举茂才,然后是迁刺史、太守、太仆、太常、司徒。从茂才到司徒,别人几辈子都跳不到的高度,他却只用了十一年。
有人说过,如果你不够优秀,说明你不够寂寞。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寂寞中煎熬、等待、锤炼与敲打中成长出来的。
而杨震,就是这样的高手,五十年不移心志,专心练习武功,终于一飞冲天。
陈忠,字伯始,其父陈宠,曾做到三公之一的司空。
陈宠出来做官,主要是专业选对了,学的是法律。后来,陈忠也学了法律,一点也不比老爹差。他做过廷尉正,后来被拜为尚书。
我们知道,自刘秀起,汉朝三公都是拿来做摆设的,没有实际权力。政府实力,都在尚书手里。但是,如果天下出问题了,追究责任,都是让三公去顶罪,尚书都是高枕无忧,没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