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暗与光明(第4/10页)

还有,刘屈氂应该知道,面对太子之位,不止李广利替昌邑王一人胡思乱想。事实上,还有一个人想得比李广利更疯狂,此人就是燕王刘旦。

既然狼狗多,肥肉少,注定的结局只能是扳手腕。谁的手腕硬,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此可见,刘屈氂被告发,不是人家闲着没事要整他,而是体现了阶级力量PK游戏的残酷特点。

现在,对李广利来说,至于谁是告密者的幕后主谋,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他最关心的是,他一家老小全被捕了,如果此时回去,该怎么收拾残局。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都说夜路走多了,总要撞见鬼的。问题是,我李广利也不怎么常在河边走,也不常常走夜路。搞阴谋,立太子,这应该是第一次吧。才玩一次,就要被搞得这么惨,老天也太不厚道了吧。

我想,在那个遥远的苍凉无边的夜里,李广利肯定会无数次发过以上牢骚。

那现在怎么办?只能发牢骚吗?正在李广利绝望透顶的时候,苍茫的夜空里,突然亮起了一颗星星,给他指引了一条通往死亡的康庄大道。

替李广利指引方向的,是他的秘书胡亚夫。胡亚夫是哪路好汉?不清楚,大约也是属于来路不明的货色。据说,他曾作奸犯科,于是就逃到军中混江湖来了。所谓大混混属下必有小混混,胡亚夫跟着李广利混日子,对他来说,应该是没错的。

当胡亚夫看着领导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从时,他决定挺身而出,替上司排忧解难。于是,他给李广利支了一招,意思大约是:你一家老小被皇帝的人关了起来,现在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到时想逃都来不及了,不如……

胡亚夫没有把话说完。事实上,有些话说完了,就太没意思了。李广利已经听出来了,秘书是想告诉他,回去肯定是死,多死一个不如少死一个。既然如此,要想活命,那就反了他娘的,投匈奴得了。

在那一刻,胡亚夫一言,仿佛天外玉兰指,拨动了李广利驿动的心弦。是啊,与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不如逃之夭夭,若干年以后,老子仍然是好汉一条。对于混混来说,其使命就是来到这世上混江湖的。名节算个屁,笑骂任由人。活着,不择手段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李广利来说,难道除了投降,就没别的出路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李广利认为,投降诚可耻,被杀价更高。若有别出路,做鬼也拼命。那么,别的出路是什么呢?这时,李广利的记忆被拉回到了遥远的西域。

我们知道,当年李广利征伐西域时,不料自家兄弟温饱思淫欲,乱了后宫,自己莫名其妙地被牵连进去。然而,李广利征西域有功,被刘彻免罪。现在,李广利突然想到,如果此次征伐匈奴有功,刘彻会不会像从前那样,让他将功补过呢?

对李广利来说,这真是一个无限美好的遐想。既然苍天不能让他见好就收,那就只好再次拼命了。于是,李广利决定赌一把大的,继续向前挺进,追杀匈奴。

战场杀敌,建立功勋,将功补过。我认为,这应该是李广利最理性的,也是他应该坚持的做人底线。况且,战场局势于李广利相当有利。他刚刚打赢了两场小仗,乘胜追击的底气还是有的。

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李广利也是这样想的。此时,卫律吃了两次败仗后,北逃汇报。匈奴单于也不知李广利底细,命令全军北撤,守在郅居水之北。既然敌人方向明确,那还犹豫什么呢。李广利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两万骑兵,强渡郅居水。

这简直太疯狂了。两万人就想捣人家老巢,你以为你李广利是霍去病呀。李广利当然知道他不是霍去病,他也不想去找抽。但是形势逼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玩下去。

然而不久,历史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穿鞋的,总怕光脚的;蛮的总怕横的,横的总怕不要命的。现在,李广利的这两万骑兵好像是不要命的,他们硬是渡过了郅居水。

既来之,则殴之。匈奴也准备了两万骑兵,准备和汉军对砍。果然,汉军开始渡水时,双方就互砍。

此次,匈奴一方率领骑兵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左贤王,一个是左大将。砍了一天,双方损失惨重。其中挨刀最多的,不是汉军,而是匈奴。匈奴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左大将被汉军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