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匈奴(第14/14页)

第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两族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

第三,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双方通过关市交易,互通有无,加强经济交流。

以上三条,一目了然,药到病除,插在刘邦心上的两把利刃得以拔除,他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但是,娄敬表情凝重,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一个建议。

此建议,与匈奴有关,其主要动作集中在国内建设上,这就是关于首都长城的建设问题。

一直以来,长安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尽管萧何给刘邦修了一座壮丽的未央宫,但是刘邦多数不是住在栎阳(陕西省临潼县),就是回到洛阳。栎阳是走出汉中之后的首都,凡是地方,一旦住久了,熟悉了,就难舍其地。洛阳则是汉初天下第一大都市,繁华指数当然远远不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但是作为经历数年战乱的城市来说,残垣断壁也足可比尸横遍野的战场好。

娄敬是这样认为的:

首都长安建设刻不容缓,原因有二:一是,匈奴及白羊、楼烦等部落距离长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轻骑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然而,关中新破,少民,无法遏制外敌入侵。唯一的办法就是迁民,发展生产力,关中沃野千里,迁民条件成熟,可以实施。二是,东方六国贵族后裔力量仍然强大,如果闹事,仍然不可开交。最好把他们迁入长安,这样,他们不但对发展长安经济文化有用,更容易受到控制。一举三得,巩固长安,可以防匈奴,可以促生产,可以控制贵族!

有才,实在太有才了。

在中国古代,国家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口问题。农业社会,想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得有充足的人口。没有人口,或者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别提强国之梦。所以,在春秋战国时,诸侯们每次打赢一场战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劫别国珠宝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宝中之宝。

治国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须解决人口问题。

十一月,刘邦再次把娄敬的建议付诸实践,把齐楚两国的大族昭氏、屈氏等五族和六国后裔及豪杰等,全搬入关中,并分配给他们土地,使其安居乐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南方有一个渔村,它以强悍的发展速度崛起于香港对岸,它的名字就叫深圳。从此之后,深圳速度就成为其城市品牌,我们把这个速度归功于邓小平的伟大设计。

两千年前,长安也是一个落后荒凉的村落,因为刘邦迁民,从此创造了天下第一国都工程。长安,以其至少十朝古都成其城市品牌,我们把西汉长安城的崛起归功于传奇的设计师娄敬先生!

仅此一计,娄敬当可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