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第5/13页)

 

易水之畔,太子丹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著白衣冠,相送荆轲。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闻者皆垂泪涕泣。荆轲顾谓高渐离道:“想当年,你我三人取乐燕市,今狗屠不至,使我心痛惜。”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西去,终已不顾。

 

暮色深沉,远山之上,一人独立,正是荆轲苦等不来的狗屠。狗屠目送荆轲没入地平线,仰天叹道,“成蟜公子,浮丘伯已取樊於期人头,以惩其当年背叛公子之罪。荆轲此行刺杀秦王嬴政,如能成功,则公子大仇得报,当可含笑于九泉,浮丘伯也不负公子知遇之恩也。”

 

【4、刺秦】

 

从燕国到秦国,路途遥远。等荆轲一行出现在咸阳街头时,已是嬴政二十年的光景了。荆轲和他的同伴,皆是燕国特选的健儿勇士,无不意气风发,姿态豪迈,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然而,片刻的风光之后,等到了驿馆,一安顿下来,却又开始发愁了。在燕国的地界,他们可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想要见谁,只是一句话的事。可这里是秦国,没人知道他们是谁,也没人在乎他们是谁。荆轲在驿馆住了十多天,依然没有等来嬴政的召见,心中大为愤懑:果然是弱国无外交,如果今天是燕强而秦弱,看你嬴政还敢怠慢于我!

 

消极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荆轲于是托关系,走后门,求见嬴政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千金相贿赂,请他帮忙在嬴政面前代为说项。

 

蒙嘉,乃是蒙骜之子,蒙恬之叔父,虽是名门之后,在金钱的诱惑下却也无异于常人。他一寻思,只消给荆轲递句话,就能得到千金重酬,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荆轲带来了樊於期的人头,又献上燕督亢之地图,这两份厚礼,嬴政也一定会笑而纳之。总之,这是一笔两头都能讨好的买卖,蒙嘉于是应允。殊不知,他以为他在给荆轲帮忙,却反而成了荆轲的帮凶。

 

蒙嘉面见嬴政,道:“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嬴政闻言,果然大喜,乃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从宫门进入,穿过层层院落,越走地形越高,宫殿也越巍峨。执戟武士,甲胄鲜耀,对排而立,两戟相交,拦住去路。二人经过之时,武士渐次分开双戟,同时伴以声声大喝。这一段长路走下来,荆轲依然神色自如,而号称浑身是胆的秦舞阳,却已是色变腿软,气喘吁吁。

 

进入咸阳宫正殿,但见秦国官吏云集一堂,对二人冷眼相看。这些官吏,单拎出来的话,个个都是随便跺一跺脚,便可以让大地抖三抖的主,其威严不问可知。然而,这所有人的威严加起来,也比不过高高在上的嬴政。嬴政雄踞宝座之上,光耀如日,面似寒冰,令人望而生畏。

 

侍臣高声道:“燕使上殿晋见。”

 

秦舞阳一路积累的恐惧,在此时爆发,面白如死人,满头是汗,振恐不安。侍臣劈面大叫:“使者为何色变?”

 

秦舞阳越发惊恐,以为计策败露,目光绝望,双手哆嗦,浑身的勇力,却几乎已不能托住手中金函。

 

荆轲顾笑秦舞阳,又跪奏道:“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荆轲辞语从容,颜色和缓,打消了众人的疑心,一时满殿大笑。嬴政谓荆轲道:“取舞阳所持地图来,与寡人观之。”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图函,亲自呈上,嬴政展图,细细观看。图穷而匕首见,荆轲眼疾手快,左手拽住嬴政衣袖,右手抓起匕首,直刺嬴政之胸。

 

寒光闪动的匕首,一寸一寸接近目标。这是势在必得的一击,这是赌上荆轲之命的一击,这是赌上燕国之命的一击。

 

然而,荆轲低估了嬴政的武功,浮丘伯也有意无意地忘了告诉他嬴氏家族素有习武的传统。想当年,秦武王力能举鼎,与当时最著名的武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不相上下。成蟜公子,更是剑术高超,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