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飞龙在天(第4/5页)

刘秀正惆怅自伤,身后忽有脚步声传来,回头一看,乃是冯异。冯异见过刘秀,问道:“明公已至河北,敢问安抚方略。”刘秀道:“以君之见,该当如何?”

冯异答道:“今绿林诸将纵横恣意,所到之处,抢占妇女,掳掠财物。刘玄虽为汉帝,百姓却并不拥戴。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民之饥渴,易为饮食时也。今公专命方面,宜急分遣官属,理冤结,施恩惠。”

刘秀笑道:“公孙之见,正与我合。”

冯异迟疑片刻,又道:“异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刘秀道:“但讲无妨。”

冯异伏地言道:“明公兄弟二人,首举义兵,天下归心。汉帝之位,本归伯升,伯升死,则归明公。刘玄窃位,伯升蒙难,天下多冤之。如今天助明公,使明公安集河北。河北地广人众,资财富饶,堪为龙兴之地。明公得河北,则天下可图,愿深思之。”

刘秀面色一沉,我这才刚到河北,一兵未收,寸地未得,你冯异就怂恿我伺机造反,也实在太不淡定了吧!当即斥道:“国法无情,卿勿妄言!”

两日后,刘秀行至河内郡治怀县。河内太守韩歆见长官驾到,不敢怠慢,置酒相迎。刘秀初到异地,本以为举目无亲,忽在席间发现岑彭,心中大惊。酒罢席散,刘秀归驿馆,前脚进门,后脚便报岑彭来访。

刘秀迎入岑彭,问道:“闻岑兄官拜颍川太守,何以竟在此地逗留?”岑彭苦笑道:“我虽欲到颍川赴任,无奈君家族叔刘茂不答应!”

刘茂,出身舂陵刘氏,年仅十八,但论起辈分来,却是刘秀的族叔。刘秀兄弟起兵之时,刘茂也同时在河南郡起兵,自号刘失职,称厌新将军,先后攻下颍川、汝南,麾下众十余万人。

岑彭当年为新朝死守宛城,城中人相食,这才投降汉军,众人皆欲杀,刘爱惜岑彭之才,特加赦免,收为部属。刘遇害之后,岑彭归于大司马朱鲔,屡立战功,官拜颍川太守。

割据颍川、汝南二郡的刘茂,自恃乃刘玄族叔,根本不把刘玄的更始朝廷放在眼里。岑彭刚入颍川,立即遭到刘茂武力驱逐。岑彭不能到任,也无颜再回朝廷复命,只得率部属百余人投奔河内太守韩歆。

刘秀听完岑彭的遭遇,叹息不已。岑彭见左右无人,私语刘秀道:“岑某之命,全拜伯升所赐。本欲辅佐伯升,定鼎天下,无奈伯升早死,不得为用,至今引以为恨。今见文叔,如见伯升,愿以身自效,以报伯升当日救命之恩。”

见岑彭有意追随自己,刘秀不明真假,婉拒道:“岑兄乃大司马朱鲔之爱将,我岂敢横刀夺爱。”

岑彭见刘秀心存疑虑,一时也不能自辩,于是又道:“河北为王者之地,得之可成霸业,还望文叔多加留意。河内太守韩歆,乃岑某故人,对岑某言听计从。文叔南归之日,岑某必命韩歆举河内而降,为文叔先驱。”

冯异身为刘秀亲信,提及造反,刘秀尚且不敢贸然答应,更何况岑彭乃是朱鲔部下,却也来怂恿刘秀造反,刘秀自然越发警惕,当即道:“你我皆为汉臣,理当尽忠竭力,共扶汉室。此等大逆不道语,休再提起!”

次日,刘秀辞别河内,向邯郸进发。一路慰勉官吏,抚循百姓,理结冤案,废除苛政。所到之处,吏民无不欢喜,夹道相迎,争献牛酒,刘秀皆辞而不受。

数日之后,刘秀行至邺县,时已日暮,正欲投宿,忽闻身后大呼:“刘文叔休走!”

No.4 邺城献策

且说刘秀等人行至邺县,忽闻身后一声大喊,不由大惊,以为是大部队前来追袭,急忙勒马,回首望去,却见来者只是一位年轻儒生,正拄着拐杖从远处徐徐走来。众人尚未看清儒生面目,刘秀却已拊掌大笑,道:“此必邓禹邓仲华是也。”

儒生迈着碎步,紧赶慢赶,终于将面部和身体一并呈现在众人眼前,正是刘秀当年同窗,十三岁便入太学的神童邓禹。刘秀打量着邓禹,但见昔日幼童,已长成二十二岁的俊俏青年,当年六尺之躯,如今居然伟岸;旧日鼻涕流处,一捧疑似美髯。刘秀越看越乐,问邓禹道:“自新野而来?”邓禹点头道:“是。”刘秀笑道:“小子孤身一人,千里横行,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