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沘水大捷(第4/10页)

城门开处,王常单骑而出。在流民首领中,王常是个异数。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出身官吏世家,王莽末年,为弟报仇,亡命江夏,后加入绿林军,很快便跃升为重要首领。和其余流民首领不同,王常深谙世事,见识深远,他知道:他们这些人终究难成大事,只能作为棋子,为人所用。既然注定要为人所用,他们所能做的,便只有尽量找一个靠谱的买家。

王常打马而前,刘縯、刘秀、李通拍马迎上,四人相对,略作寒暄之后,刘縯便直奔主题,说明来意,请求合兵一处,共击王莽。王常早慕刘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仪态雄壮,很是一副靠谱的模样,于是顿生托付之心。王常虽然心中愿意献身,嘴上却和女孩子一样,多少总得矜持一下,当即沉吟道:“这事嘛……”

刘縯此番前来游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一见王常面露难色,刘縯大急,立刻拔剑。王常大惊,以为刘縯恼羞成怒,要对自己下毒手,正要拔剑自卫,却见刘縯跳下马来,单膝跪地,剑走龙蛇,在地上刻画着什么。王常好奇心起,下马观看,见刘縯所画的分明是一幅地图。

刘縯刻画完毕,对王常道:“时间紧迫,废话我也不来多说,汉军需要你们下江兵,你们下江兵同样也需要汉军。”说完,以剑指点着地图,又道:“这是南郡,你们下江兵最初屯兵所在,严尤率军从颍川出发,经汝南,绕道江夏,直奔南郡,两军交战,你们下江兵惨败。此时,你们向何处去?向西,则为崇山峻岭;向南,则为长江天险;向东,则有严尤阻击。留给你们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北上南阳。于是,你们一路长征,渡沔水,经云杜、安陆,涉蒌谷,翻钟山、龙山,途中艰辛,不待多言。严尤则如蛆附骨,在后猛追不舍,一路交战,你们又胜少负多,伤亡不断,如今好不容易来到宜秋,方才略能喘息。”说完,目注王常,道:“我所说的,可有差错?”

王常大惊失色,他们下江兵的行踪,刘縯怎会如此了如指掌?刘縯见王常面色大变,知道已经击中其软肋,于是指着地图再道:“你们初来南阳,对于南阳局势尚不了解。请看,南阳太守甄阜,领兵五万,屯于小长安聚;荆州牧扁祁坐镇颍川。两人远远布下一个大口袋,严尤则正在把你们往这个口袋里赶。你们下江兵此时的境遇,用著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哪怕你们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要想突破这道包围圈,恐怕也是万万不能。更不用说,你们这一趟长征损失惨重,从一开始的两万多人,到如今只剩下五千余人。”

王常望着眼前的地图,一身冷汗,他们的处境正如刘縯所言,已经成为笼中之兽,出路是很没有的。此前,他们下江兵好比是生活在二维世界之中,一味闷着头逃,逃哪儿算哪儿,而刘縯则是生活在三维世界之中,高高在上,指画之间,大势便已一目了然。刘縯再道:“汉军与下江兵,如今正同病相怜,与其被官府分而歼之,不如合兵一处,奋而突围。官府包围圈一破,从此天宽地阔,纵横由我。事关生死,还望王兄深思。”

王常心服口服,传说中的刘縯,果然并非浪得虚名,于是再不矜持,诚意答道:“今刘氏复兴,阁下即真主也。王某不才,愿意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刘縯大喜,把王常之臂,立誓道:“如事成,岂敢独享之哉!富贵必与诸君共。”

王常虽然在下江兵中坐第一把交椅,但却并无绝对话语权,成丹、张卬等几位首领,也都实力雄厚,对王常的权力形成制衡。王常实话实说,道:“军中事,非我独专,尚需商议而后行。”

刘縯心知王常一个人说了不算,于是道:“有劳王兄,刘某在棘阳引颈而望,勿负今日之约。”

王常郑重地点了点头,道:“闻棘阳军情紧急,还请诸公速速回营,不敢耽搁。王某定竭力说服其余首领,领军来会。”四人深交而别。

再说王常返回宜秋城中,具述刘縯的联兵之请。成丹、张卬二人方才一直在城墙上冷眼旁观,见王常和刘縯等人有说有笑,本就不快,又自负麾下有五千将卒,实力不容小觑,当即反驳道:“大丈夫既已起兵,当各自为主,何故受制于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