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皇三年(第9/15页)
妇人蹦跳着,很想扇刘秀几记耳光,以彰显自己的豪门气质和贵族修养,但见刘秀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却又有些不敢。正在这时,李轶终于出现,一把拽过妇人,狠狠赏了一巴掌,怒斥道:贱妇,你可知此人是谁?此乃刘文叔,出身舂陵刘氏,前朝汉高祖之后。人家才是真正的豪门,人家才是真正的贵族,有眼无珠的泼辣货,所谓豪门贵族,岂是你一张贱嘴自封来的?
妇人被打得眼泪汪汪,又羞又恼,不敢反驳。李轶又喝道:“还不道歉?”
妇人捂着脸,心不甘情不愿地向刘秀道歉。刘秀哈哈大笑,伸手止道:别,千万别,嫂夫人可没有骂错。你们家本来就是豪门贵族,我们可万万不敢比。你们血统高贵,我们血统低贱,比不得哟。
妇人被刘秀挖苦得无地自容,看向刘秀的眼神,最早是轻蔑,此刻则充满怨恨,她的世界观是:只许她辱骂别人,却不许别人辱骂她,哪怕只是损上两句也不行。
刘秀虽然是在挤对妇人,李轶在一旁却也是听得颜面尽失。论豪门呢,不客气地说,他们李家现在是要比刘家强那么一点,但论起贵族来,那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了。他们李家虽然不是暴发户,但也只能往上追溯五代,家族中既没出过三公,也没出过九卿,自然无法和身为前朝宗室的刘家相比。
李轶心中懊恼,本想反唇相讥,为娇妻护气,但毕竟正事要紧,于是压下怒火,赔笑道:贱内不晓事理,冒失唐突,还望文叔海涵。我家诸位兄弟已恭候多时,烦请随我前往。
刘秀暗道惭愧,和这么一位没品的妇人较劲,传出去有损名声,于是撇下妇人,随李轶而去。而这妇人的出现,刘秀除了得到一顿辱骂,其实也有别的收获。首先是心里踏实下来,李轶为了他对妻子又骂又打,看来并无替申屠臣复仇之意,而是真有大事商议。其次则是原本对李轶还算良好的印象,至此已是大打折扣。孔子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刘秀则是不知其人视其妻,李轶之妻既然是这般德行,李轶的操守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日后当多加警惕。
刘秀跟在李轶身后,手有意无意地抚摸着袖中的佩剑。越接近目的地,他的心跳便越剧烈。刚才他所对付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而现在他所要对付的,则是一群复杂的男人。
No.8:化敌为友
李轶领着刘秀,七拐八绕之后,到了一处厅堂,堂内已聚集有近十人,皆是青壮男子,见了刘秀,纷纷起立施礼。李轶一一引见,这是李倏,这是李宠,这是李松……都是同一辈的李家子弟,刘秀依次还礼不提。独有一人,瘦眉鼠目,倨傲高坐,冷冷扫了刘秀一眼之后,便掉头不顾。
李轶尴尬一笑,向刘秀介绍道:此乃申徒建,申屠臣之弟,于李家也并非外人。刘秀也是尴尬一笑,理解理解,毕竟他老哥杀了人家老哥,只挨了人家一顿白眼,已经是大大占了便宜。
宾主落座,刘秀见正主李通并未现身,于是询问。李轶答道:家兄抱病在床,已服药歇下。待家兄醒转,自当引见。
敌不动,我不动。刘秀游目四顾,欣赏起厅堂的摆设和装饰。李轶有意挑起话头,笑谓刘秀道:今日我家兄弟齐聚,有请文叔纵论天下大势。
当一个人年岁渐长,而且多少混出些许名堂,便免不了要经常被人请教意见,但在今天这个场合,李轶与其说是在请教,不如说是在试探。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刘秀连一分话也不肯说,搪塞道:我在舂陵,终日躬耕田亩,于天下事久已淡漠,正欲请诸君赐教才是。
李轶大笑道:如今天下乱兵四起,王莽败亡在即,如此大事,可谓有耳共闻,有目共睹,文叔焉能不知?
李轶所言,刘秀岂会真的不知,只是李家的意图不明,闲聊也有可能致命,于是继续推辞道:我也卑微,不堪谈论国事。
李轶见刘秀执意逃避话题,面露失望之色,厉声言道:刘文叔乃前朝高祖之苗裔,志气何其小也!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阁下兄弟泛爱容众,可以谋大事。因此诚意相邀,欲共举大业,光复汉室,阁下一再回避,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