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顶戴花翎下的面孔(第31/51页)

局势坏起来的时候,官员们终于找到了失利的原因:女人。

全是女人坏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女人从降生之日起就是坏东西。只是,从理论和文化上把女人说成是一种邪恶的东西,以封建的中华帝国为最-“惟小人与女人难养也。”从孔子的那个远古时代起,中国的女人就被和道德水准低劣的小人并列在一起了。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女人被说成生来就是目光短浅且污秽不堪的一个特殊的种类。仅仅从中国的文字上看,许多最可耻的字眼,几乎都带着一个“女”字旁。中国男人每到自己无法挽回局势的时候,就会想到女人。女人是他们最好的借口,女人是祸国殃民的罪魁——小到引诱男人犯“作风”错误,大到毁灭一个朝代的政权-千百年来女人们的罪行罄竹难书。美国人史密斯在其《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这样给中国女人下的定义:“在中国,女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就成为‘与走私盐一样危险’的商品。”这个定义极其准确微妙:在生活中,女人如同盐一样不可或缺;但是,与女人打交道如同做一件冒险的走私生意——首先这是一件见不得人的生意;其次,这是一桩要付出代价的刺激的“买卖”;再其次,不可预知的风险时刻威胁着这桩生意的“利润”。

义和团放火烧教堂,结果“法术”不灵,连带着把民房也烧了,但这不是义和团们的错:“闻三处教堂已焚,延烧数十家。团云火时有妇人外出,致破其术,故延及,于是见妇人则杀。”(佚名:《天津一月记》,载《义和团》。)后来,京城里干脆出现了这样的告示:“匪党不令妇人出门,防污秽也,违则杀之。”(管鹤:《拳匪闻见录》,载《义和团》。)

荡涤“污秽”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即中国人惯常说的“以毒攻毒”。既然女人是“脏”的,那么就让中国的女人们彻底地“脏”下去吧,这样也许可以对洋人们起到威慑作用。于是,“令妇女七日不梳头,不洗脸,不裹脚,安坐床上,勿行动。”义和团还特别为这道命令编了个顺口溜,以便让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侨析生:《京津拳匪纪略》。)

华学澜《庚子日记》:

本日为拳民荡平西什库之期,摆金网阵,惟洋人有万女旄一具,以女人阴毛编成,在楼上执以指麾,则义和团神皆远避不能附体,是以不能取胜。(华学澜:《庚子日记》,载《庚子纪事》。)

侨析生《京津拳匪纪略》:

连日每战不利,皆由西人用赤身妇女裸骑炮上,或赤身高楼巅,妇女皆租界旁西开一带娼妓及河东住户也。吾辈神术最恶污秽,妇女又为最忌。又传言,西人用人皮制一巨炮,满涂污血,一经施放,秽气远出,故神兵却退而不敢犯,每次战败职此之故。(侨析生:《京津拳匪纪略》。)

为什么如此和女人过不去?义和团内不是就有由女人组成的“红灯照”么?

根据帝国官方的解释,是“义和团法术虽大,然尚畏秽物,红灯照则一无所忌。”更重要的是,“红灯照者,皆选室女未嫁者为之”,即“十二三岁未通经之闺女”。这也就是说,未成年的女子,是干净的。

漫长的帝国历史上,罕见真正意义上的女人。正因为如此,漫长的帝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也少之又少。

《金銮琐记》为高树所撰,是一本奇书。全书有绝句130首,所咏多庚子年间事,并附有小注,饶有风趣。

其一则云:

八十高年徐太师,伧言俚语信偏痴。

谁言避炮猩红染,瞽说无根豫席之。

注云:一个算命的瞎子,字席之,对徐太师说,西什库之所以攻不下来,原因是洋主教樊国梁脑门上涂上了血,这不是一般的血,而是妇女的“猩红”,所以咱们的炮根本打不中他。徐太师“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