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17/27页)
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是红军一贯的作战原则。但是,张国焘坚持兵分两路——张国焘不愿意没有相对独立的军队。《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两路红军由两个方面军部队混编而成:左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组成,共二十个团,由朱德和张国焘率领北上,向阿坝方向开进;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组成,共十二个团,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北上,向班佑方向开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等共七个团为钳制部队,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为总预备队并担任后方掩护,归右路军指挥。
张国焘离开了沙窝,毛泽东目送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
与毛泽东告别的,还有朱德。
根据夏洮战役作战计划,朱德将和张国焘一起指挥左路军。
朱德与毛泽东的分开,对于依然处于危机中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讲是十分危险的。
高大而消瘦的毛泽东站立在风中,他的心情恶劣到了极点。
在与朱德分别的那一刻,毛泽东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们两个人再次相见竟然是一年以后了。
周恩来的病情在这个时候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自中央红军踏上长征征途以来,周恩来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已经达到了极限。他终于倒下了,高烧不退。医生开始以疟疾病来治疗,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当周恩来因腹部剧烈疼痛而陷入昏迷状态时,医生终于诊断出他得的是肝脓肿。
周恩来的肝脏已经严重化脓,疼痛使这位性格坚韧的共产党人彻夜呻吟。邓颖超被从休养连叫来了。看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丈夫,邓颖超没有任何办法减轻周恩来的痛苦,只有不断地为他擦去脸上疼出的汗珠。性急的陈赓命令官兵到雪山上弄来冰块,为周恩来做腹部冷敷,以期减轻他的痛苦,但是周恩来的病情日益恶化,没有人能想出什么办法救他。
毛泽东来看望周恩来了,红军中不能没有周恩来。
昏迷三天之后,周恩来排出一大盆绿色的脓血,而后他的疼痛竟然减轻了。周恩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近四十年后,周恩来被诊断出患了癌症。那时,毛泽东也同样被重病折磨着,他无法再看望周恩来了,周恩来在最后一次手术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四十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在那里穿肠成便治好的位置……”
毛泽东体质之好是惊人的。在中国红军的艰苦征战中,他除了被蚊虫叮咬患过疟疾之外,再也没有患过其他任何疾病。但是,从沙窝开始一路北上毛儿盖,毛泽东觉得自己十分难受,这种难受来自内心的巨大忧虑。
张国焘回到了卓克基。徐向前的意见是,部队必须马上离开这块不毛之地:“这里没有吃的,得赶紧走,我们在前面打仗,找一块有粮食吃的地方……部队天天吃野菜和黄麻,把嘴都吃肿了……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要命第一!”但是张国焘就是按兵不动。八月十五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催促左路军部队“专力北上”,口气急促而恳切:
朱、张二同志:
(一)不论从敌情、地形、气候、粮食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时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疾进。右路军及一方面军全部,应即日开始出动,万不宜再事迁延,致误大计。
(二)新麦虽收,总数不多,除备行军十五天干粮外,所余无几。此事甚迫切,再不出动,难乎为继。
(三)目前洮、夏敌备尚薄,迟则堡垒线成,攻取困难。气候日寒,非速到甘南夏河不能解决被服。
(四)毛儿盖到班佑仅五天,到夏河十二天,班佑以北,粮、房不缺,因此,一、四两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后方前进。5K、32K[部队代号]即速开毛。
(五)目前应专力北上,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
(六)望立复。
中央
八月十五日十四时
八月十五日,朱德和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先头部队从卓克基出发前往阿坝。
同一天,右路红军的先头部队在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的率领下也从毛儿盖向北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