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第6/24页)

为了加深共产党人在彝人中的影响,红军专门留下了一名负伤的红军团政委,以帮助小叶丹组织起与国民党军对抗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后来联合了包括罗洪、洛伍家族在内的一千多人,几乎相当于一支红色游击队。当薛岳的国民党中央军追击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也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给彝人准备了大量的礼物,但是薛岳发现共产党在这里的影响已经很深,于是他立即命令给每一个彝人紧急“消毒”。国民党任命的那个“彝务指挥官”邓秀廷把红军留下的那位团政委逮捕了,小叶丹家族倾家荡产,用一千五百块大洋把人赎了出来。但是小叶丹最终还是被邓秀廷以“通共有据”的名义杀害于大桥镇。被害之前,小叶丹对弟弟沽基尼尔说:“红军把咱们彝人当人看。刘伯承这样的大人物是守信用的。我死了之后,你要告诉刘司令,咱们彝人相信的是共产党和红军。”

五月二十四日,刚刚走出彝区的先遣队到达了距安顺场渡口三十公里处的擦罗小镇。小镇上只有二十户人家,但却有一座刘文辉供给西昌守军的粮库。当穿着国民党军服的一团到达这里的时候,粮库守备官还以为来的是中央军,立即上酒端肉热情款待。一团团长杨得志带领官兵们故技重演,不但在宴席上大吃大喝了一顿,而且还接收了粮库守备官如数交出的军粮。这笔数目巨大的粮食让先遣队喜出望外但又不知如何处理:白花花的大米总计二十四万斤,用六十斤装的大麻袋一共装了四千包。在把川军守备官兵俘虏了之后,这批粮食被红军总部分配给了各军团,剩余的全都分给了镇子周围的穷苦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一人一麻袋,百姓们个个兴高采烈,直说:“红军好!红军来了把刘家的米给我们吃!”

当晚八时,在翻越了最后一座山头后,刘伯承看见了从山峡间汹涌而出的大渡河,看见了令石达开四万农民军伏尸遍野的安顺场渡口。

与此同时,在大渡河下游的大路上,由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侦察连和军团便衣侦察队组成的佯装主力的第二先遣队,由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和二师政委刘亚楼率领,也接近了大渡河。

这支部队顺着通往大渡河的大路,经泸沽,向越西县城方向前进。大路上没有彝人的阻拦,却有川军的阻击。在小相岭隘口,川军挖断了道路,架上了吊桥。军团侦察科科长刘忠和便衣队副队长范昌标带领一个侦察班,在当地一位采药老人的引导下,绕到了川军阻击阵地的后面,突然向守卫吊桥的川军发动了袭击,一举占领了小相岭隘口。越西县城的川军向这里打来电话,但是电话始终没人接听,县城里的川军立即意识到隘口丢失了,他们作出的决定竟然是放弃县城,向大渡河渡口方向撤退。川军的撤退导致了包括越西县长在内的所有国民党地方官员的大逃亡。因此,通过了小相岭隘口的红军第二先遣队没有经过战斗便占领了越西。

县城显然刚刚受到破坏,到处是残砖破瓦。原来三月的时候,四千彝民不满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在越西附近的三个县同时举行了暴动,并且围困了越西县城。正当县城几乎被彝民攻破的时候,由于中央红军的接近,大批川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了这里,暴动的彝民被迫跑到了附近的山上。现在,他们听说越西城里的国民党军都跑了,彝民断定能够吓跑国民党军的红军必定是自己的朋友,于是纷纷下山进入县城来欢迎红军。进入越西的红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监狱打开。在彝族和汉族群众的注视下,红军战士用大木杠反复撞击监狱的大铁门,随着监狱大门的訇然倒塌,三百多名因参加暴动被俘的彝人一拥而出。红军给每个彝人发了布匹、食物和银元,给全城的穷人分了粮食。结果,整个越西城内要求参加红军的青年就有近千人,其中彝族青年达四百人。当第二先遣队从越西出发继续北进的时候,欢送他们的彝、汉群众抬着猪肉和酒站满了街道两旁。一些没被批准参加红军的彝、汉青年跟随着红军的队伍,一直跟出去很远。

五月二十三日,第二先遣队到达了大树堡附近。红军接近大渡河渡口的消息引起了川军的恐慌,川军王泽浚旅派出一个连从大渡河的北岸渡了过来。这个连到达南岸后,在大树堡渡口以南的鱼塘要隘上放了一个排,在渡口上放了一个排,其余的兵力驻扎在大树堡镇的街里。他们命令这里的群众在街上堆放木柴和稻草,准备红军一到就放火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