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第19/24页)

对于经过了漫长征途的红军官兵来说,翻越夹金山大雪山是比任何残酷的战斗更为艰难的过程。远远地看,雪山并不是那么高,但是来自平原的他们对高海拔的威胁显然没有准备。他们预先想到了路滑、寒冷、疲惫和剧烈的喘息,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过死亡。

中央纵队中的女红军们也是一身单衣。贺子珍和刘群先一起拉着马尾巴爬山。无论刘群先如何劝说,贺子珍都不肯骑在马上。她认为红军要走的路还很远,如果把马累死了,困难就更大了。一向身强力壮的担架队队员刘彩香实在太累了,她一头栽倒在雪地上后,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了。挣扎的时候她听见有人对她说话:“小同志,快起来,这里是停不得的。”刘彩香抬头一看,是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她一鼓劲儿,居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彭德怀连声说:“好,好,你很坚强。”

死亡最多的是担架员和炊事员。担架员的负重太大,他们因为不愿丢下那些在作战中负了伤的红军战友而直至自己累死。炊事员们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违反了轻装的规定,他们在登山时的负重甚至超过了担架员。他们总是想多带些食物,以便日后别让官兵们饿着。他们无从估计雪山对自己有限体能的巨大消耗。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毛泽东没有严重的不适。在喘得太剧烈的时候,他会停下来站片刻。毛泽东看着皑皑雪峰,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毛泽东真正盼望的奇迹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合。

四团已经开始下山了。下到山脚的时候,一条深沟挡在了路上,红军官兵沿沟寻找继续北进的路。就在这时,沟口方向传来了一声枪响。

前卫二营营长曾庆林报告说:弄不清是什么队伍,喊话也听不清楚。二营立即展开了战斗队形,四连做好了出击准备。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在望远镜里观察,发现前面竟然出现了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四周影影绰绰地有不少人在走动,这些人都背着枪,头上戴着大檐帽。

这样的装扮黄开湘和杨成武以前从未见过。

司号员用号声联络,对方用号声回答了,但是双方都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四团派出三个侦察员摸了上去。然后主力部队以战斗队形缓慢前进,一点点地向对方靠近。

一阵风把对方的喊声又送了过来,但是声音微弱得还是听不清楚。

四团官兵沉默着,继续向前摸索。

对面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了:“我们是红军……”

四团是整个中央红军的前卫,前卫的前边怎么会有红军?

没有人跟四团的红军官兵说过红四方面军会出现在夹金山的北麓。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派出的三个侦察员飞奔而来,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叫喊:“是红四方面军!是红四方面军!”

黄开湘和杨成武终于听清了来自前面那个雪山脚下的小村庄的叫喊:“我们是红四方面军!我们是红四方面军!”

这一刻,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官兵永生难忘。

只愣了片刻,两支队伍的红军官兵开始奔向对方,然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二日中午时分,地点是夹金山北麓达维小镇以南一个叫木城沟的藏族村庄。

那一刻,阳光下的雪山一片金黄,木城沟里的高山杜鹃迎风怒放。

与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会合的是红四方面军的哪一支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对此作了如下表述:“六月十二日,方面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团(一说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北麓胜利会师。”这一表述的依据是: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在致中革军委的电报中称:“我四团于本[月]十二日十二时,在夹金山、大卫[达维]之间与四方面军八十团取得联络。”而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的韩东山回忆说,六月十二日中午,他在达维接到了被派往夹金山的第七十四团三营的报告,说他们已经与中央红军的官兵会合了。李先念的回忆证实了韩东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