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在何方(第8/19页)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红军官兵用热血和生命开辟出的狭窄的“甬道”间,在两侧红军主力部队的严密掩护下,军委两个纵队的上万人马安全渡过了桃江。至此,中央红军以伤亡三千七百多人为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从被国民党军围困了四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突围而出。
就在中央红军开始全面突围的二十一日,位于江西的国民党军各部队收到了湖南军阀何键转发来的一封蒋介石的电报。蒋介石在电报中汇集了各部队关于中央红军动态的报告,因为消息互不验证甚至没有关联,所以看去如同大杂烩:十六、十八日有报告说,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正向宁都方向移动,携带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初步判断红军准备攻击赣州。十七日有报告说,第五军团罗炳辉部两千人、机枪二十余挺已西去,长汀现仅由杂色部队维持秩序,“俱甚恐慌”。同时,一个情报参谋报告说,红军在兴国的医院也有移动的迹象。无线电侦察的结果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已经五天没有广播了。综合上述所有情况判断,“赤匪”有可能“西窜”。这封电报,是蒋介石对中央红军军事转移作出的最早判断,但是口气并不十分肯定。因为就在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与南部防线上的粤军发生了激烈战斗的时候,陈济棠依旧向蒋介石报告说:“毛泽东现在于都。”——这本不是一个“情报”,因为蒋介石早就知道毛泽东在于都,毛泽东在那里已经有一阵子了。但是陈济棠的电报如此简明,这等于在告诉蒋介石,至少在他防守的那个方向上红军还没有什么动作。
然而,就在陈济棠给蒋介石发出这封电报的时候,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关于前沿军情的电报到了:
赣匪主力伪一、三、五军团企图西窜。本日发现赣、信两县之东北地区,计有伪一军团一、二师及三、五军团全部,其先头部队现在信丰属安息等处,与我守备部队激战中。
二十二日,中央红军全面突破了当面粤军的封锁线。尽管陈济棠对中央红军没有“事先通知粤军”就开始全线攻击强烈不满,尽管已经明知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突围,但他还是没有把这一重要的军情报告给蒋介石,至少是没有及时报告。
二十五日,驻吉安的国民党空军第五中队飞行员报告说,他们在粤赣湘边界地带的大山中发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大部队红军”,“数量约数万人正向湖南方向行进”——这是国民党军的飞行员第一次发现共产党中央、苏维埃政府机关以及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行进的情景。而这时,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已经全部渡过桃江,离开中央苏区的边界已有上百公里了。
红军正迎着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走去。
航空照片和情报分析被立即送到蒋介石手里,蒋介石终于确信中央红军已经突围而出。蒋介石的困惑和恼怒几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那支被围困中的部队突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且毛泽东绝不会等到国民党大军兵临瑞金城下时才做打算,可他们竟然如此轻易地突破了重重叠叠的封锁线——五十多万的重兵,九千多个碉堡,成百上千的飞机大炮坦克,花费金钱无数,伤亡官兵数万,费时数年之久,可最终还是让毛泽东就这么走出来了。
红军的突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呢?关于这个问题,蒋介石和他的参谋们有过数种设想:从中央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如果红军往东突围,那么国民党军就要从三面向东压缩,把红军赶进福建,然后一直逼到海滩上歼灭。如果红军向南突围,肯定是要走南昌暴动后朱德和周恩来走的那条老路——南下广东。虽然陈济棠有“通共”的嫌疑,但只要红军真的进了他的地盘,他就得全力迎战以求自保。那时中央军就趁势进入广东,在把共产党武装消灭的同时,顺便把那个不听话的陈济棠也解决了。可是,现在红军正向湖南方向行进,也就是说,他们出了苏区就折向了西面,根本没有进入广东的迹象。事情如此一来便有点复杂了。因为位于川陕地带的红军已把“围剿”他们的四川军阀刘湘打得狼狈不堪,刘湘不得不提出引咎辞职;而且有确切的情报说,萧克的红军残部已和贺龙的部队在湘西会合了,如果毛泽东走萧克的那条路,朱毛红军将会与贺龙、萧克会合,那样的话局势可就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