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九一八”沈阳霹雳(第5/7页)
廿一年一月十三、十四两日膺白在杭州。十三日记曰:“三时半在孤山散步,见天空飞机越山而过,落于澄庐门前湖面,知介石已到,四时何云(杭州公安局长)来接,谈至六时一刻始别,对外交、内政、财政等项,分别供献意见。”十四日记曰:“何云来接至澄庐,与介石共早茶,谈彼目下应取之态度,与今后应留心新人才。未几,子文来,又谈论哲生等最近有停止公债本息之议,及对外有宣布绝交之说。子文新买美国皮船一只,三人同至楼外楼登陆;舟中介石颇多感叹,谓国家情势或将回到民国十三年以前各方割据之状,予谓外交财政恐较十三年以前更加危急。”(澄庐系蒋先生在杭住宅,楼外楼系西湖边有名饭馆。)
在上海虹口一带的日本侨民,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前者不安本分,后者想效其陆军在东北之立功,酿成淞沪之战。这时上海市长已是吴铁城。廿一年一月廿八日,上海市政府实已得政府允许,接受日本人所提全部条件,而日本海军陆战队仍于此夜攻击闸北。中国军激烈抵抗,为国难以来极光荣的一举,出捐慰劳,妇孺咸奋。廿八日的整夜,吾家里电话不停,合家都未好睡,后半夜都是我自己接,各方面消息不延误传通。这次战事接近首都,远方军队不能应调来援,尤其在江西的大军不能撤开。政府迁洛阳,这是南北统一以后第一次迁都。一部分中央委员欲在上海办公。吴市长与外交团接洽调停战事。膺白廿一年一月卅一日日记曰:
至公余社应铁城之召,铁城报告:“在白利南路英领事公馆,会同美领克银汉,与日领村井及日司令盐泽,并我方区寿年师长会议。英领提议日军退原防,我军退淞沪路线西二千米,另由中立军队维持秩序。决定停战三天,由日领请示其政府。开会时盐泽颇失态,英领颇公允。”在座有蒋光鼐提议战区内人民,应设法使其搬出,由市政府办理。议毕在庸之宅晚餐。
我当时曾私自提议,闸北监牢里的犯人亦应迁居,这些犯人没有死罪,在战火下被徒刑着是惨痛的。
膺白廿一、二、一日记曰:
至静江宅会议,各报告奔走经过。最后庸之报告与哲生谈判经过:哲生本拟在沪组织临时政府,诋迁洛为仓皇出奔,经解说后始允不组政府,改为“中央委员驻沪办事处”。
淞沪之战,尽东南精锐,自廿一年一月廿八日起,至三月二、三两日,我军撤退上海,放弃淞沪。国联调查团抵京之日,凇沪停战会议,已正式通过停战。在战事期中,南京、上海间火车不通,往来以江轮。最后日军在浏河登陆,抚上海之背。膺白日记中言:“浏河宜注意,予说过十余次。”我不知其对谁所说,他每日出去开会,当是那时说的。
前章《莫干山》中,曾述及国难以后,我们在莫干山麓庾村,开始了我们的农村工作。在这同时,膺白另还发起了两件事:其一是“莫干山住民公益会”,其二是“新中国建设学会”。庾村工作是膺白独力负担的,公益会及建设学会是朋友合成的。
“莫干山住民公益会”,是中国人在山上有组织的第一次。由住民集款做公益,全体住户为会员,出的钱做的事大家看得见,带点自治意义。膺白被举为第一任董事长,他的后任为叶揆初(景葵)先生。抗日战时,山上有过一个“中外难民救济会”;中国人方面,在山有我莫干小学校长郑性白主持其事,在沪由揆初先生向各业主募捐,山上还有几个忠实管屋工人,几种凑合,战后的莫干山算是保存得很好的一处。莫干小学在山上,终抗战八年,弦歌不辍,性白夫妇之功,后章再述及。
国难以后,在上海常到吾家的张公权、张镕西、黄任之(炎培)、江问渔(恒源)几位,提议有所结合。其中有人已参加过救国十人团,凡十人成一组。这次提议的动机,为见“社会堕落、国事艰危”;所欲励行的精神,为“高尚纯洁、博爱互助、侠义勇敢、刻苦耐劳”。膺白一向主张“计划”和“方案”,以此集合和分配才力,治而不乱,实而不空。他仍旧主张如此入手,提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研究“广义的国防中心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