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明月照铁面(第6/12页)

后主高纬怕斛律明月到什么地步呢?斛律皇后生了一个女儿,后主高纬为了取悦斛律明月,竟然下诏说皇后生了男孩。一个被皇帝怕到如此地步的权臣离败亡还有多远呢。

盛极而衰,斛律金早有预感,曾告诫明月:“我虽然不读书,但我知道外戚梁冀等人的下场,都完蛋啦。女儿有宠,他人妒忌;女儿无宠,天子嫌弃。我们家的富贵靠战功和忠心得来,怎么能靠女儿呢!”

斛律明月听不进去,不懂韬光养晦,做事无所顾忌。有一次斛律明月率军队得胜还朝,朝廷下令部队就地解散,该回塞上的回塞上,该回地方的回地方。斛律光认为将士们尚未得到封赏,战前许诺的奖金没兑现。这么打发走了,将士们会说赏罚不明。斛律明月带兵非常注重赏罚,罚得狠,可以用“残暴”来形容,时常鞭打农民工。也有好处,赏得重,许下的奖赏必定兑现。不像某些领导,事前狗头羊头许下,事后两手一摊,承诺过吗?对不起,记不得了。

斛律明月一边写奏章催奖金,一边带军队往邺城进发。后主高纬害怕了,马上派使者拉着财物赏军。不想使者的人缘特别好,这个朋友送一场,那个朋友送一场,大家借机打打牙祭,公款吃喝,一连吃了好几天。使者的队伍一出城,和斛律明月的军队打了个照面。斛律明月的大营就扎在离邺城五里外的紫陌。后主高纬心里不是滋味,皇帝的命令不听,私自带兵来到京城,你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我不发奖金,你就造反不成。后主高纬再有意见也得忍耐,还要装出一副笑模样给斛律光升官。

斛律明月做事不小心,话也乱说。高洋时代,北周害怕齐军讨伐,守卫黄河,冬天凿开黄河的坚冰。后主时代,北齐与北周的军事态势颠倒过来,变成齐军凿冰。经历过己方占绝对军事优势的斛律明月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忧心忡忡道:“以前常有并吞关陇之志,而今唯知弹琵琶、玩狗、泡小妞。”斛律明月说谁呢?还能说谁,说皇帝呗。

斛律明月对祖珽极其不满。有一天斛律明月在办公室休息,帘子垂下来,人坐帘后。祖珽不知道斛律明月在,瞎子看不到,骑马从帘前过。斛律明月大怒,我堂堂国丈、亲王、大元帅,你算什么东西,小偷、囚徒和贪污犯,敢在老子跟前拽。气得斛律明月不休息了,起身入皇宫,刚刚走到宫门口就听到祖珽的演讲声。别人听来,那是大国师、大国宝的抑扬顿挫。斛律明月听来,纯粹拿腔作势,怎么听怎么别扭,骂道:“多事乞索之人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这就是斛律明月的不对啦,人家祖珽是语言大师,精通四夷语言,什么汉语、鲜卑语、柔然语、突厥语,只要是语言,祖珽就会。

斛律明月并非嫉妒祖珽,两人政治观念相差悬殊。斛律明月曾对部下说过:“当年尚书令赵彦深执政时,军事上的事情还征求我们军队上的意见。瞎子用事以来根本不和我们军官们商议,我怕他误了国家的大事!”

两晋以来汉人门阀贵族瞧不起武人,重文轻武,祖珽有意恢复门阀贵族的政治秩序自然不想拿鲜卑武人当回事儿。两人交恶的重点在于谁指挥枪杆子的问题,汉人还是鲜卑人?

祖珽眼瞎心不盲,眼线向他汇报斛律明月的动向,说这位相王自从祖珽执政以来每夜抱膝叹息:“盲人用权,国必破矣。”

祖珽一咬牙,斛律明月必须除掉。想除掉斛律明月,难,难于上青天。

斛律家族如日中天,斛律明月手握兵权,兄弟斛律丰乐坐镇幽州抵挡突厥,女儿贵为皇后,公主满门。这样的家族绝非祖珽能够撼动。但是,只要你肯用心,世界上的事情看似困难,实际并不难。

机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同擦肩而过的别样女孩,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她便消失在人海。

邺城的小孩子们突然唱起“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的歌谣。祖珽灵敏的耳朵第一个捕捉到信息。百升即一斛,高山即高氏;明月那不必说。这句歌谣显然告诉世人,斛律明月化龙上天,高齐政权垮台,斛律明月一统北方。

斛律明月谋反?祖珽笑了。是谁造的谣呢?此地无银三百两,歌谣撇清北周,自然是北周人搞的鬼。周人忌惮斛律明月的武功,施反间计倒也在情理之中。单凭这两句歌谣无法搞倒斛律明月。祖珽又教小孩子们唱了两句:“盲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