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琵琶国手与瞎子宰相(第6/7页)

高湛一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连忙解释:“我看那个女孩饿得可怜才收养的。”

祖珽道:“那陛下为何不开仓放粮救济,反倒趁人家吃不上饭的机会买入后宫。”

高湛越发生气,手握宝刀,用刀环猛敲祖珽的嘴巴,叫你嘴硬,叫你狡辩。一边打一边喊人帮忙。侍卫们手持鞭子、大棍,一拥齐上,鞭棍乱下,将祖珽打倒在地。祖珽一见不妙,这样打下去岂有活命。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求情,只能自个想办法。祖珽一边抱头,一边大叫:“不杀臣,陛下得名;杀臣,臣得名。陛下若想留得好名声就不能杀臣。不杀臣,臣为陛下练金丹。”

高湛想想有道理,这样把他打死了,只能成全祖珽的名声,后世会认为自己是个暴君。高湛挥挥手,让侍卫们退下。

祖珽慢慢爬起来,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多说了一句话:“陛下有一个范增不能用,可惜呀!”

高湛刚刚平和下来的火气又窜到脑门,怒道:“你自比范增,把我当项羽吗?”

祖珽梗梗脑袋回答道:“项羽怎么啦,谁有项羽的本事。项羽不过缺少运气罢了。项羽一介布衣,率乌合之众,五年而成霸业。陛下仰仗父亲和兄长的资本才有今天,臣以为项羽未易可轻。臣何止范增可比,纵使张良也不如臣。张良辅佐太子,还要请出商山四皓才能保住太子之位。臣位非宰相,被陛下疏远的人,却尽忠竭力出谋划策。使陛下尊为太上皇,陛下之子龙登九五,父子共享天下。小小张良,何足挂齿。”

祖珽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高湛越听越生气,喝令侍卫们用土块将祖珽的嘴巴堵上。祖珽一边吐一边说,就是不服气。高湛拿他没办法,抽了两百鞭子,发配光州去了。

光州,即今山东莱州,汉化贵族们的地盘。囚犯祖珽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不仅不必做牢,反倒成为光州刺史李祖娥皇后的兄弟李祖勋的座上宾。李祖勋也是个失意人儿,李祖娥失势后堂堂丹阳王只能到光州吃海鲜。两人一见,同病相怜,相见如故。

执政大臣们自然不满意,唆使光州官员打小报告。太上皇帝御批两个字:“牢掌。”意思把祖珽关进牢里。奉礼官迎合执政大臣们的心理解释说:“牢者,地牢也。”于是,挖了一个深坑,给祖珽戴上脚镣枷锁扔到坑里,派人严加看管,任何人不得探视。深坑不见阳光,这不是最大的悲剧,悲剧在于祖珽用芜菁子烛照明。史书记载:“夜中以芜菁子烛熏眼,因此失明。”芜菁子,据说是一种明目的药材,不知有人故意陷害,还是祖珽弄巧成拙,总之,祖珽的眼睛瞎了。

一个人的眼睛失明之后能做大事么,祖珽告诉你什么叫做身残志坚。他不仅成为中国历史唯一的一位瞎子宰相,而且干了一件大事,引得许多读史者扼腕叹息。

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士开与祖珽第二次化敌为友起因于武成帝高湛病亡。

高家皇帝的命都不长,高湛比二哥高洋多活一年,比六哥高演多活五年,终年32岁。高湛的事业基本符合祖珽点评,父兄创业,他守江山。这就好比高欢挣了一袋子米,高澄淘了淘米里的沙子,高洋做成一锅饭,高湛打跑偷吃的馋鬼,谁把这锅饭吃了呢?当然是后主高纬,饭吃光,高氏北齐也就散伙。

高湛守江山守得也算有声有色。荒废许多年的均田制重新施行,高澄议定的东魏法律《麟趾格》重新刊定为《齐律》,一改北齐国多年无法可依的局面。武成帝高湛打了两次大胜仗,两次胜利挫败了宇文家族咄咄逼人的军事态势。

北齐建立之后依然延续北方双雄争霸的局面。高欢时代东方占优势;高洋时代双方势均力敌;随着关陇集团初具规模,宇文家族向汉中、西川、荆州拓地接连成功,而高洋下江南的战役失利,高湛时代双方战略态势一下子颠倒过来。

北周势大,自然要发动战争,宇文护执政期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两次战争均以北周完败告终。北齐国两次战役的胜利堪称经典,属于那种教科书式的打法。

北齐建国,高氏兄弟子侄相互残杀。西魏、北周宫廷也上演了相似的一幕,更加残忍,更加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