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琵琶国手与瞎子宰相(第5/7页)
祖珽的阴柔功夫替汉化豪族报了一箭之仇,搞垮最后的鲜卑人,搞垮北齐王国。
杨愔等人被砍头之后,祖珽自诩只有自己才有能力捍卫汉化豪强的利益,而他的手段无外乎玩阴谋。
祖珽选中了长广王高湛,认为高湛极有可能登上帝位。于是,祖珽用胡桃油画了一幅画献给高湛,借机大拍马屁:“殿下有非常骨法,我曾梦见殿下乘龙飞翔于九天之上。”高湛特别高兴,当即许愿说:“若如所言,当使兄长大富大贵。”
高湛如愿做上皇帝,立刻提拔祖珽担任中书侍郎,大小宴席少不了他的身影。每逢酒宴,武成帝总让祖珽与和士开共同献技。祖珽弹琵琶,和士开跳胡舞。和士开因此心生嫉妒。两人比较,和士开更得宠。和士开找个机会把祖珽排挤出朝廷做了地方官。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只能等待,等待换皇帝或者冤家对头下台。祖珽不等,略施小计重新回到朝廷。帮忙的人正是赶走他的和士开。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脑子想不到的事儿。
祖珽笑眯眯来见仇人和士开,说道:“君之宠幸,震古无二。但是陛下沉迷于酒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旦陛下归天,您怎么办呢?”
怎么办?这正是和士开绞尽脑汁解答不了的问题,也是权臣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中国官场不变的规律。
“你有好主意?”和士开反问道。
“简单。您只须提醒陛下,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的儿子们都无法继承皇位。如果陛下想让皇太子顺利登基,只能提前扶上马送一程。若陛下同意,皇太子岂能不感激您。”
这本来是个糟糕透顶的主意。没有人肯把皇位让出来,即使让给亲生儿子。然而北齐国一切皆有可能。北齐已经连续三届兄终弟及,不设法改变局面,高欢的那些儿子们觊觎之心不死。凭借和士开与武成帝的关系,说服武成帝并非一件难事儿。北魏国创建太子监国制度即想杜绝亲王们问鼎皇冠的野心,北魏献文帝甚至做过一任太上皇帝。
和士开明白,祖珽此计并非为他,实为自己,却不容拒绝。和士开如是评价祖珽:“心行虽薄,奇略出人。”品德和行为差一点,谋略过人。
28岁的武成帝高湛接受和士开建议,主动禅让帝位,年仅10岁的皇太子高纬继位,即北齐后主。事实证明祖珽独到的眼光,四年后高湛去世,政权顺利交接,高纬坐稳江山。
凭借此妙计,祖珽再次回到邺城,深获太上皇帝和后主两宫宠信。他认为时机已到,翻盘的机会来了。
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你会发现错得很厉害,尤其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中国所谓的“士人”。他们的表现往往让人不知所措。中国人性格构成比西方人复杂得多,想看透中国人的心如同画骨。
一个纨绔子弟、小偷、贪污犯、马屁精很难和气节与风骨联系在一起。祖珽让你清楚地看到人的两面性。杨愔惨案后,汉人豪强顿失政治话语权,大家都闭嘴不敢说话,祖珽却想来一次大反击,搜集罪状写成奏章,准备弹劾当朝执政尚书令赵彦深、左仆射元文遥和侍中和士开。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祖珽联络赵魏豪族。没有一个人肯参与,连他最要好的朋友刘逖也拒绝了。在他看来,祖珽做事太疯狂。和士开与太上皇帝私交最深,赵彦深和元文遥乃数朝元老。赵彦深出身贫贱,借助魏末乱世脱颖而出,做官谨慎,高澄时代开始受宠,是北齐国唯一善始善终的宰相。祖珽幻想一网打尽,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祖珽的所作所为逃不过和士开等人的眼睛,太上皇帝高湛勃然大怒,召祖珽进宫,怒斥道:“何故说我家士开的坏话?”
祖珽神色不变,多年的小偷生涯早已练得镇定自如,缓缓道:“臣因和士开的帮助才得以升迁,本无心诋毁和士开。今日既然陛下问我,臣不敢隐瞒。和士开等人玩弄权术,掌控朝廷,勾结吏部卖官,指使刑部胡乱判案,天下不满。陛下不以为意,臣以为长此以往,大齐的基业将被断送。”
高湛嘿嘿一笑:“祖珽,你是在诽谤我啊!”
祖珽撇撇嘴,回答道:“不敢诽谤,陛下强娶民女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