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8/11页)

高洋说的殷家兄终弟及,指殷商王朝兄弟继承制。当时邢绍大惊失色,请求重新起名。高洋叹了口气,说了两个字:“天也。”这是上天注定的,不是改名字能改过来的。既然上天注定,我们何必瞎折腾。

不想高洋又瞎忙起来,他心存最后一丝侥幸,找来高演,说了一句大实话:“你要夺位就夺,好歹留下他的一条命。”

高演自然不停地流泪叩头,说这一切绝不可能发生。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会成为事实,塞上的鲜卑军人等这一天等了好久。

高洋临死前又做了一番挣扎,给李祖娥改封号,不用皇后的称谓,改做可贺敦皇后。鲜卑人习俗,王为可汗,王后为可贺敦。高洋希望通过改名号拉近李祖娥与鲜卑人的亲密关系。

可贺敦皇后向天下昭示,李祖娥不仅是汉人,亦是鲜卑人。高洋对李祖娥可谓尽心呵护,登基后高隆之、高德正等鲜卑人认为汉家女子不可为天下母,希望高洋立鲜卑女子为皇后,指名立段昭仪。高洋顶住压力拒绝了。事实证明高洋这一决策失误,如果立段昭仪为皇后,高洋死后他们的儿子必然能够得到鲜卑军人的支持,但是高洋被爱情蒙了一次眼。

高隆之、高德正从血统来说都是汉人,但他们皈依鲜卑文化,都是鲜卑人。在那个时代信仰鲜卑文化的人多是汉人庶族,让门阀贵族出身的李祖娥信仰鲜卑文化几乎不可能,改一个封号无济于事。

高洋安排后事,尚书令杨愔、领军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彥、侍中燕子献、黄门郎郑颐辅政。从中不难看出高洋的良苦用心,四人之中没有一位鲜卑人,皇叔高归彦的信仰多少存疑,但从出身看乃汉人门阀,高敖曹一族。

禁军将领清一色高欢亲手挑选的人,高归彦和可朱浑天和掌控禁军,宿卫军由武艺高强的武卫将军娥永乐带队。

高洋所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余下的就看高殷的造化了。

忠而获罪

高洋死于晋阳,与南朝英主陈霸先同年死亡,公元559年真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发丧的那天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戏剧,群臣号啕大哭,声音震天响,干打雷不下雨,没有人流眼泪。大家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十年生死劫挨过去了,疯子终于走人啦。今后不必提心吊胆过日子,该玩就玩,该乐就玩,该贪钱就贪钱。唯独杨愔哭得真切,眼泪横流,呜咽伤感。难怪他伤心,高洋生前器重他,死后更加信任他,以幼主相托。这份差事不好干,内有太皇太后娄昭君,外有塞上的鲜卑军人,朝廷中高洋的十多个弟弟盯着皇位流口水。还有醉皇帝高洋留下的一个烂摊子。自己肩上的担子重,重到不堪重负,杨愔哭,那是真情流露。

山雨欲来风满楼。政变进行时。

娄昭君迫切渴望高演做皇帝,但是,由于高洋临死前周密的安排落空了。高演觉察到风声紧,并未急着捞权,反而退一步,不再管理政务,将权力全部交给杨愔。

高演这一步棋下得妙,妙在使杨愔放弃足够的警惕。北齐国有两个根据地,一是国都邺城,二是霸府晋阳。晋阳是北齐国的军事基地,人们都以为常山王高演或者长广王高湛会有一个人留守。杨愔哪能允许他们两个家伙手握塞上的军权。让两位亲王跟新皇帝高殷一起回国都,同时任命高演最亲密的谋士王晞担任并州长史留在晋阳,把二人拆散。高演乖乖顺从,一切听命。

身心放松的杨愔接连犯下错误。第一,在这个紧急的关头他竟然搞起人事改革。因为天保八年以后高洋喜欢胡乱赏人,官越来越多,相应领高工资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杨愔就身兼数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和开封王。杨愔辞去开封王和开府仪同三司,少领二份薪水。杨愔确实大公无私,王爵都不要啦。大家没办法,不能搞兼职了,趁高洋醉酒拍马屁得官的人都免啦。这些人恨透杨愔,杨愔刚上台就得罪了一大批人。

第二,杨愔没有听从燕子献和可朱浑天和的激进计策,他们两人提议杀掉高演和高湛,将太皇太后娄昭君关起来,归政皇太后李祖娥。杨愔、燕子献和可朱浑天和都是高家的女婿,可谓驸马党。女婿想整丈母娘。杨愔手软啦,那就他的亲丈母娘。其实,丈母娘不管亲厚,该整就得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