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6/11页)

常山王

另一个时常劝谏高洋的兄弟是他的六弟常山王高演。高演和高洋算是体验了一把骨肉兄弟的友谊。

高演看到高洋醉酒的样子又生气又忧虑。他与老三高浚的阴阳怪气不同,真心替高齐王朝担忧,替皇帝哥哥的身体担忧。起初高洋尚能时常保持一丝清醒,看到高演忧伤神情,安慰说:“无须担忧,有你在,我纵情取乐怕什么呢!”说得高演感动地趴在地上痛哭流涕。高洋见状放声大哭,将手中酒杯狠狠摔到地上,发誓道:“你嫌我酗酒,我不喝了行不行。从今往后敢有劝酒者,斩!”

哪里有人劝高洋喝酒呀,那不是自找刺激么,平时也没有,何况皇帝发狠了。这一次高洋戒得似乎很实在,宫里所有的酒器全部砸了。

根本没坚持几天,高洋又喝上了,酗得更凶,把前几天戒的酒一下子补齐。高演又劝,醉酒的高洋终于发怒了,用刀环作势撞击高演的肋部,叫嚣杀死他。叫来几个以前受过高演处罚的部下,高洋抽出雪亮的钢刀威胁他们揭发高演的罪过。

高演为人正直,不贪钱,不受贿,真没什么短处。而且这几位受过高演处罚的人头脑还算冷静,宁死不说。因为不说未必死,说出来肯定死。这就是为官之道。高洋和高演都是娄昭君所生,人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没看到吓唬我们用刀刃,吓唬高演用刀环么。

果然,最后谁也没说,高演也没死。散会,大家都回家了。高洋就琢磨,高演不到二十岁,谁在背后指使高演这么做。他想到一个人,王晞。

王晞是高欢为高演选的良师益友。从小教育高演的老师,一起研究学问的好朋友。两人岁数相差很大,可谓忘年之交。高演敢这么做,肯定受王晞教唆。高洋下定决心,下次高演再敢胡闹,就砍王晞头,杀鸡骇猴。

高演回到府里叫来王晞,说道:“王博士,我明天准备做一件事儿,为你也为我,千万体谅我的苦心。”

第二天,高演召集府里的大小人等开会,当众把王晞揍了二十大棍。大家瞧得莫明其妙,常山王和王晞好得像一个人似的,今天下手怎么这么狠呀。

不久,高演再次进谏不让高洋喝酒。高洋大怒,把王晞抓进宫来准备以教导不严为名治死罪。又听说王晞刚挨了高演一顿臭揍,以为不是王晞的主意。不过,人已经逮起来放了怪没面子的,高洋剃光王晞的头发,打了二十大棍,发配到兵工厂当小工去了。你说王晞惹谁啦,两家一面二十棍,打得真冤。

三年后,高演又和高洋吵起来了。高洋赏了高演一顿鞭子。好心没好报,这一次高演真生气,回家不吃不喝绝食等死。死就死呗,命是你的,谁会心疼。

有人心疼,每一个人的母亲。娄太后赶紧去劝,高演钻进牛角尖里不出来,死活不吃。娄太后最疼这个儿子,日夜哭泣。说起来高洋挺孝顺,一看母亲伤心也慌了,喃喃道:“如果这个小子死了,我老娘怎么办啊?”

高洋毕竟是高洋,有办法。高洋亲自去劝六弟吃饭,高演的嘴巴闭得紧紧的。高洋使出最后一招:“如果你把饭咽下去,我就把王晞放出来。”

有用吗?

有用。好几天没吃东西的高演第一次开口吃饭。

对高演来说,生命、母亲和皇帝不如一个王晞。

道理很简单,王晞是他的谋士,一个想干大事的人决不能缺少出谋划策的人。

遭了三年罪的王晞回到常山王府,高演勉强起身抱着王晞泪流满面:“我气息奄奄,恐怕今生不能与你再相见啦。”

高演哭,王晞也哭,一边哭一边劝:“上天降福于善良的人,降祸于恶人,怎么会让殿下死。皇上论亲是您兄长,论尊是您主子,怎么能和他计较是非呢。殿下不吃饭,太后也不吃饭。殿下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难道也不爱惜太后么!”

高演的心结开了,饮食恢复正常,命保住又想去劝谏高洋不要喝酒。王晞不同意高演这么做,说酒这个东西让人失去理智,皇上喝了酒六亲不认,整个国家现在寄希望于殿下,您再有个三长两短,高齐王朝的家业怎么办,太后的安危怎么办。

高演一宿没合眼,第二天终于想明白了,既然大家都不劝,我也不劝了,写好的奏章付之一炬。高演劝人和高洋喝酒一样是改不掉的毛病。没过多久,高演又看不过眼去,苦苦劝说哥哥戒酒。高洋皇帝又恼了,抡起大棍没头没脑照着高演一顿狂扁,好在高洋打了几十下醉倒了,高演这才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