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台城保卫战(第6/7页)
范桃棒感觉人生的成功离自己非常之近,只需要杀掉侯景即可名扬天下。别人怕侯景,他不怕。陈昕劝范桃棒袭杀侯景等人,范桃棒提出一个要求,面见皇帝。萧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又是佛教的护法,范桃棒需要精神鼓励和物质肯定。范桃棒的要求并不过分。不能陈昕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即使我相信你,手下的弟兄怎么肯相信你,莫忘记我们还是叛贼。
陈昕偷偷潜回台城报信。萧衍大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不就见见面嘛,太容易。萧衍特意为范桃棒做了一面银券,就是常说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上面刻着几行字:“事定之日,封河南王,拥有侯景的军队,外加黄金美女。”银券一分为二,朝廷留一半,范桃棒留一半。
萧衍兴奋地忙碌完,发现太子萧纲一双狐疑的目光瞅着他。萧衍心里一凉,想起自己已经交出权力,城中里里外外一把手是太子。看来太子有不同意见。果然,萧纲怀疑范桃棒诈降。萧衍转喜为怒,斥责道:“接受投降是件寻常的事情,何必疑神疑鬼。”换做从前,萧衍怎么说,萧纲只有服从的份。如今萧衍的话不再是金科玉律,接受侯景投降搞到今天这份田地,又要接收范桃棒。如果范桃棒诈降杀进城来,责任谁来负?
萧纲拒不接受范桃棒投诚,萧衍无奈。陈昕只得潜出城去再和范桃棒商议。范桃棒想,太子不相信自己也有道理。这样办,我和部下们到达城门口主动脱下铠甲,裸身入城总可以了吧?只要皇帝与我们见一面,许诺免去罪过,奖励我们。我保证捉拿侯景献给陛下。
范桃棒越说得坦诚,萧纲越不相信。朱异又一次坚定站在皇帝身边,劝萧纲接受范桃棒投诚,拍着胸脯对萧纲说:“失去这次机会,国家就完了。”朱异知道萧纲心里想什么。萧纲心中存有侥幸,盼着诸侯的援兵。梁朝各地的军队加起来数十万,只要来一半军队勤王,解围轻松容易。朱异叹口气,幼稚啊,地方军队控制在诸王手里。谁都可以盼诸王的救兵,唯独你太子不能抱幻想。说句不中听的话,太子是诸王的绊脚石,他们都盼着你死呐,能指望他们吗?当然,朱异这话不能说出口,离间皇族那是大罪。这些罪恶的念头只能一个人在静悄悄的夜里安静地想,想的时候会毛骨悚然,都是亲兄弟啊。寒山之败,萧衍为何那么震惊,中央军主力丧失殆尽,此消彼长,地方诸王势力变强。即使没有侯景,萧衍百年之后江南必有兵变,只不过侯景把这场兵变的时间提前了。
机会如此简单,抓不住就会溜走。萧纲的犹豫让范桃棒命丧黄泉。消息泄露,侯景抓捕范桃棒和陈昕,残忍地将范桃棒斩去四肢。逼陈昕写信,再次轻减萧纲的顾虑,说范桃棒愿意只带几十人不穿铠甲入城。陈昕算得上有骨气的好汉子,宁死不屈,拒不写信,同时遇害。
萧纲等待的援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合州、司州、衡州、江州、西豫州、湘州诸路军先后抵达建康,荆州军在途中,萧纶所率中央军主力也已渡过长江。各路诸侯的部队越聚越多,从二、三万到十余万再到二十余万,军威盛大。各路诸侯互相不服,联军群龙无首。其实,联军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盟主,就是萧衍的六子邵陵王萧纶。皇帝和太子被围在台城里,萧纶是城外排行最大的皇子,又是萧衍钦定的讨伐侯景的总指挥官。但是,萧纶为鲁莽付出代价,不仅未能号令群雄,反而栽了一个大跟头。
萧纶性子暴躁,连皇帝老爹都敢戏弄的主儿。不管怎么说,到了关键时候萧纶挺身而出,尽到做儿子做臣子的责任。听闻台城被围的消息,萧纶率三万多中央军急匆匆往回赶,不顾天气状况强渡大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最是无情无义,不可怜任何人。萧纶渡江遭遇大风浪,损失了一部分船只和人马。
此时台城形势危急。叛军攻克建康城最后一座堡垒东府城,侯景拥立萧正德为皇帝组建新政府,萧正德下诏委任侯景为丞相。侯景另立中央,无疑极大鼓舞叛军士气。但是,这等于与萧衍和他的儿子们划清界限,依萧纶的火暴脾气决计容不下他。
建康附近的长江易渡之处有二,上游的采石渡和下游的瓜洲渡。萧纶选择了瓜洲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京口到建康距离最近。救兵如救火,萧纶的选择原本没有错。然而,这样一来,萧纶的军队与其他诸侯的军队分开来,其余诸侯多由长江上游而来,从采石渡登陆。